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逐元
  4. 第五十九章 真社稷才
设置

第五十九章 真社稷才(1 / 2)


第五十九章真社稷才

阿术非常迅速看了一遍。

他当年也在云南待过,对云南地理十分熟悉,略略一看,就大概摸清楚战况了。

“大汗,多年没有见,我也不知道段实情况如何?只是不管段实如何?必须派外兵入云南了。虞醒非旦夕可定。”

忽必烈不言语,示意阿术继续。

这是忽必烈的习惯,不管。自己认认真真听完。

阿术作为近臣,也习惯了忽必烈的作风。

“观虞醒行事,可谓心思缜密,智勇双全。从带二十几骑入云南,到现在。臣细细观摩,没有找到一处失误。”

“天下间,勇士不少。朝廷敢战,能战,能来临阵破敌,死不旋踵,不可胜数。”

“天下间,智慧之士,层出不穷,从大都扔下一块砖头,砸到一个人,都能给你说个上中下三策。”

“然,有勇者,有谋者少。有勇无谋,不过莽夫。”

“有谋者,亦乏勇气。没有勇气,就不敢决断,不敢搏命,故而秀才造反,三年不晚。仅能为权贵清客,伴食而已。”

“有勇有谋,能谋善断,已经是人才。”

“然天下事务纷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万事之中能断一而得中。已经难得,寻常之人,有这样一次,可为郡县之才。十中三五。州府之才。十之七八。当为陛下坐上之客。”

“而虞醒一次也没有错。”

“或许,将来虞醒会犯错。但仅仅现在的表现,虞醒已经是国士之才。”

“陛下也是打过仗的,知道即便判断正确,将事情做出来,也是极难的。”

忽必烈点点头,深有感触。

他平生最大的冒险,就是征云南。

穿越两千里无人区。忽必烈已经估计了极大困难。但依旧低估了。去云南的十万大军,最后完好无损的不过两三万而已。即便忽必烈自己也冻伤了脚,不良于行,被人背着走了两千里。

如果他不是主将,很有可能就死在途中了。

“虞醒全部做出来,一次也没有出错。”

“真社稷之才。”

阿术有一句话没有说,他其实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成吉思汗。

因为虞醒这一段时间的经历,有一点像。

忽必烈说道:“虞醒是虞允文的子孙,果然是名相之后。如此人才,不能为朝廷所用,实在可惜,来人。”

立即人出列,跪在

“传令大都,令他们查访故宋丞相之后,有才华者,荐于朕知。”

“可惜了,拿一文天祥,又一虞醒,南人人才何其多啊。”

蒙古人从来信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元朝最重跟脚,固然是蒙古人占据了权力上层的现实,也是蒙古人思想导致的。

忽必烈一听虞醒是虞允文之后,自然高看南渡以来第一名相之后,高看一眼。

随即一摆手,让阿术继续。

“以我估计,段实大抵不是虞醒的对手。云南距离京师太远。这战报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前了。一个月,已经能发生很多事情了。”

“昆明在何人之手,臣不敢妄自揣测了。”

“况且,段实即便击败虞醒,而今局面也难以将虞醒消灭,西南山势连绵,数百人藏于山中,纵然百万之众,搜山捡海,也未必能抓住。”

“即便,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段实今非昔比,一战破虞醒,斩其首级,大理段氏全有云南。恐非国家之福。”

大理段氏这四个字,加了重音。

提醒忽必烈,大理段氏曾经是一国之主。

忽必烈自然明白。

忽必烈胸怀宽广。这似乎是文化不同。

中国人习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但是蒙古人没有这个传统。相反蒙古人长期分散各部,在成吉思汗手中才一统,没有这样的思想钢印。固然,只要不威胁自己的统治,忽必烈在很多事情上很宽容的。

比如段家。

段家在大理就是土皇帝。

这个决定就是当年忽必烈下的。

但是段家如果想重回当年大理段氏,忽必烈就不允许了。

“你觉得,该调哪里的兵。”

“四川。”阿术斩钉截铁,说道:“因为灭宋之战,各部兵马多在东南,而且------”阿术微微一顿,“将领多在京师。且东南民情不稳,抽调太多兵马,恐怕有乱子,倒是四川,当年三路南下,西路军从顺流直下,中路军取襄阳,东路军牵制扬州。只有西路军受阻于张珏。而今多集中在四川。”

“从四川南下,也是最方便的。”

“也是最快的。”

“云南局面,迟则生变。”

“臣愿意为陛下分忧,去四川挂帅。”

阿术这一句话,是请战。其实也是暗示,暗示他对汪良臣看不上。

汪良臣受阻于张珏,固然是张珏才能出众,重庆,钓鱼城,易守难攻。但难道没有一点是因为汪良臣是一个庸才。

忽必烈说道:“你的心意,我知道了。鏖战多年,休息几年,好好将养,将来天下有事,还要依仗你的。”

忽必烈明白阿术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