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逐元
  4. 第二十三章 叔侄两人
设置

第二十三章 叔侄两人(1 / 2)


f第二十三章叔侄两人

李裕孙简直无地自容,小心拉着李辅叔的衣角。

李辅叔用莫名其妙的眼光看着李裕孙:“你怎么了?”

李裕孙刚刚的精气神不见了。

他此刻终于知道,一向爱护晚辈的爷爷,为什么将小叔赶出家门,实在是受不了了。

“有这样的叔叔,还是让我死吧。太丢人了。”

虞醒却从李辅叔身上感受到其他东西。

非常之人,要么有非常之能,要么是耸人听闻,想要引起注意。

李辅叔是哪一种?

虞醒偏向是前一种。

毕竟,一般浪荡子,都是依靠家族的。一旦家族崩溃了,这种家族寄生虫,就狼狈不堪。甚至连生计都没有。

看李辅叔衣着,还是一副富贵公子哥的打扮。就知道这个人有能力。

因为人的衣服更代表经济实力,在元宋易代,家族崩溃的情况下,李辅叔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下滑,他依靠的是什么?而且很明显,在李裕孙与李辅叔之间,主导者是李辅叔。

哪里李辅叔凭什么?

“那多少合适?”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李辅叔说道:“我不要钱,我想与殿下做一门大生意。我听闻殿下有铁,我要了,有多少要多少,就在水西交易,用粮食换。”

李辅叔在粮食这两个字上面加了重音。

赵立为之一愣。

他看向虞醒默默摇头。

虞醒也相信,这一件事情并不是赵老爷子泄露的。

老爷子知道轻重缓急。

那只能是李辅叔猜到的。

此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很多情报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渠道分析出来,而李辅叔在曲靖数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分析出曲靖的粮食比较紧张,也不是一件难事。

而且卖粮食这个举动,也很难谈得上恶意。

“此事好说。只是我不明白,李兄来此,就是做生意吗?”虞醒问道。

“我说过,我最鄙视儒家,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才不在乎子孙后代,但是,大丈夫在世,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老爷子于我有生养之恩,老爷子的仇我不会不报的。但是报仇,不代表要投奔郡王你。”

虞醒对李辅叔越发感兴趣了。

“我明白,当今之世,君择臣,臣亦择君。”

“你不明白。我李辅叔,此生不为臣。”李辅叔说道:“你打鞑子,我帮你,我估计你最缺粮食,恰好我又办法给你搞一批,也有人缺少兵器。能给鞑子添堵,我自然千方百计去做。”

“至于,南面称臣?”

“抱歉,我没有低人一等的癖好。”

“大胆,”赵立怒了,“你父亲听见你现在的话,非打死你不可。”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你们圣人说的,我自然遵守了,所以这么多年我才没有被打死。”

赵立与李芾有过几面之缘,此刻忽然觉得,李芾如果没有殉国,此早被这个小子气死。

“好,这笔生意我做了。”虞醒越发欣赏李辅叔。

很多人觉得宋儒思想保守封建,其实不然,理学在宋代大部分时间,都不是主流。甚至一度被打成禁学,宋代各种思潮很泛滥。各方面很开放自由。

总体上来说,南宋比北宋保守多了。但总体上,还是比明清开放的。

李辅叔这样离经叛道之人,每代都有。只是不会写在史书之中。

而且李辅叔背后的话,也让虞醒重视。

谁需要大量铁器,需要来他这里买啊。

要知道,铁在大宋兵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也就是蛮荒部落中,还算稀缺,在中原根本不算什么。

自然是正规渠道搞不定铁的人。

什么人在正规渠道中搞不定铁?

自然与官府作对的人?

再联想李芾镇守湖南,李家在湖南应该有关系网的。李辅叔浪荡的江湖。又是什么样的江湖啊?

虞醒很想与南宋境内的反抗势力搭上线。

崖山行朝虽然不在了,但大宋遗忠还没有死绝。不管想拉拢这些人为虞醒所用,还是联合一起搞事,分散鞑子的注意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李辅叔暗道:“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

李辅叔不臣服虞醒,本质上是不看好虞醒,不,李辅叔是不看好所有反元势力。

因为他很清楚元朝的强大。

知道元朝的强大,就不报仇了吗?

自然不。

李辅叔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给元朝添乱子,反正这年头,大部分百姓生活在生死线上,造反的人每年都有,不过规模大小而已。

他要做的就是给予帮助,但不将自己而陷进去。

他才不会像那个傻侄子的一样。

李辅叔不介意给虞醒一些提醒:“就在水西境内交易,从湖南水运直接到水西东边交易,水西不是也臣服于你。那就方便多了。”

虞醒顿时明白。

李辅叔是在提醒,鞑子可能进军的方向。

从湖南沿着沅江逆流而上,可以水路运输后勤,在贵州以东转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