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扬锋汉起
  4. 第四百四十一章京中翻浪
设置

第四百四十一章京中翻浪(1 / 3)


五月,建康城中的雅聚、诗会多如牛毛,不同身份的人参加不同的聚会,传递、议论着同样的消息,雍兖刺史杨安玄平灭秦国,夺取长安城,该如何封赏?朝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各种小道消息甚嚣尘上,有传天子有意召杨安玄来建康任尚书左仆射,主持朝政;有说朝廷将授杨安玄一字公,割数郡作为封地;有说朝廷有意让雍兖兵马讨伐谯蜀;还有说功高不赏,杨安玄将被朝廷加封为太傅,剥夺权力……

乌衣巷,除了王、谢两家外,郗、温、庾等上品门阀皆有府邸在此。世家讲究门面,出行多乘牛车,当然也有尚武的子弟,出行有骑马的,或乘坐马车。

从郗府到王府不过里许长的路程,郗循还是乘坐牛车前往王府参加赏会。他的姑婆郗璿是王羲之的妻子,也便是被曾祖郗鉴选中的坦腹东床,虽然先人已逝,但郗、王两家姻亲不断,关系仍然十分密切。

今日前来相聚的人不少,谢家谢涛、庾家庾清、陶家陶平、孔家孔俟等人尽皆到场。赏只是个由头,众人谈论的内容仍是弘农公杨安玄灭秦国之事,无非是将这段时日的传言再拿出来议论一番。

郗循注意到召集此次聚会的是王弘的五弟王昙首,王昙首幼有谦让美名,王珣死后,长兄王弘分家财,王昙首惟取图书,为世人所重。

众人知道杨安玄与其父郗恢的关系,频频向郗循探问杨安玄的动态。郗循回应,杨安玄征战在外,与家父久无联系,他亦不知情况,若有消息会即时告知。

聚会申时散去,郗循乘车返回家中,径直来书房见父亲,兄弟五人,如今只有他留在京中侍父。

大哥郗晔原在广州高凉郡任太守,卢循作乱便跑回京中避祸,等刘太尉平定卢循之乱后,父亲为大哥谋任豫州安丰郡太守;二哥郗德任宁州建宁郡同乐县县令,去年升迁至北青州城阳郡主簿;自己在御史台任侍御史;四弟郗守回了兖州高平老家,兖州是弘农公的地盘,有他照应四弟来信说日子过舒畅;五弟郗浩现在是新城郡主簿,此次弘农公灭秦,父亲流露出替五弟在北雍州谋个太守之位的意思。

听三子讲完赏会的见闻,郗恢捋须笑问道:“循儿,若你是杨安玄会如何做?”

这段时日郗循没少思索杨安玄的下一步举动,不假思索地应道:“当整顿兵马先取荆州,再与刘太尉争夺天下。”

司马国璠道:“祠部尚书阴友齐上疏,请封杨安玄一字公,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刘裕近前躬身礼道:“见过大王。”赞拜不名,刘尉不用在琅琊王面前自称名姓。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众人直勾勾地望着刘裕,原以为刘裕会阻拦对杨安玄的加封,没想到他居然为杨安玄讨封,而且封赏超出众人的意料,刘太尉究竟是何用意?

阴友齐最先醒悟过来,不管刘裕出于何用心,此时是替杨安玄争取晋封的良机。阴友齐当即出班大声启奏,“臣附议刘太尉所请,请封弘农公为雍公。”

杨安玄远在襄阳,虽然他连败魏、秦大军,对建康城的士族来说只是奏疏上的描述,感触不深。此次平灭秦国,众人才真正感受到雍兖兵马的强大,即便如此,多数人仍认为雍兖兵马不如北府雄师。

刘穆之把阴友齐上疏为杨安玄请封一字公,有人奏请征杨安玄回京主政以及种种流言向刘裕言明。

司马文思年少轻狂,感觉不出司马德文的伤感,笑道:“大王,今日饮宴,为何不见歌舞,襄阳可有什么新曲传来?”

大殿足以容纳七八十人同时饮宴,现在只有八人在坐,司马德文看着空荡荡的殿堂叹道:“皇室凋零至此,实在让孤伤悲。”

司马国璠道:“杨安玄立下大功,正好借机封赏拉拢,用其制衡刘裕。”

大司马府,琅琊王在举办家宴,招待进京的吴兴太守司马珣之。在坐的都是司马宗室,有梁王、太常司马珍之;谯王司马文思(司马休之长子,嗣司马尚之,继谯王之位);丹阳侯、后军将军司马国璠;都官侍郎司马叔璠;扬威将军司马楚之(原益州刺史司马荣期之子);司马府参事司马道赐(普通宗室,与河间王司马国镇之子司马道赐同名)。

刘裕哂笑道:“没了刘毅,这些人又看中杨安玄了?明日愚会上朝,看看哪个敢张狂放肆。”

郗恢慢悠悠地道:“为父与安玄关系世人皆知,不过郗家却不能完全押注于安玄身上,你在外间不妨表露出并不看好安玄的意思。”

刘裕脸露微笑,朝堂之上十之八九都是自己人,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要将司马氏掌握在手中,大义便在自己手中,杨安玄就得乖乖地俯首听命。

刘裕把奏疏放在一旁,道:“猜测无用,等姚泓等降臣送至建康,愚再细细问询。杨安玄灭秦,京中风向如何??”

太常司马珍之道:“臣闻杨安玄有一长子年七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