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流放王妃靠种田造反
  4. 第45章 动人心的糖铺
设置

第45章 动人心的糖铺(1 / 2)


广城的糖铺开业早,引发的效应也更早。

所以,广城刺史已经开始给京中写密信了,越州的崔刺史还不知道消息。

糖铺生意在合县一炮而红,引得无数富贵人家争抢,众商贾眼热不已,他们背后的势力也都蠢蠢欲动。

糖,太贵了!

就那么一小包红糖,就要一两贯钱。

想要品质最好,晶莹剔透的冰糖,居然要十几贯。

这哪里是糖,分明就是金子。

价格堪称天价,富贵人家却更加疯狂。

因为这种“糖”是天下独一份,连京城、江南都没有。

对于贵人来说,这已经不是一种调味料,而是身份的象征。

家里来了访客,若是不能端上一碗红糖熬制的糖水,都是对客人的怠慢,也是自家不够富贵的耻辱!

发展到后来,就是寻常百姓人家,也已能够用糖水待客而光荣!

当然,普通百姓买不起品质好的糖,但人家糖铺有“惠民装”啊。

虽然都是些边角料,或是品质不好的瑕疵品。

但煮成糖水,效果也差不许多。

所以,到了月底,糖铺结算的时候,展柜就发现,销量最大的便是“惠民装”。

几十文的价格,足足有半斤装。

相对于其他的农副产品,还是贵的。

可是跟糖铺动辄一贯(一千文)、十几贯的“白银版”、“黄金版”的高档糖,已经非常便宜了。

有些人家,咬咬牙,也能买上一点。

自家舍不得吃,专门留给客人,或是年节时送礼。

合县的糖铺开业一个月,成功复制了广城糖铺的火爆。

县里从富贵人家,到贫苦百姓,都知道了“糖”的大名。

这般火爆的生意,如何不惹人眼红?

合县最大的商户姓陈,叫陈广,是当地的豪族。

他背后的靠山就是刺史府。

糖铺开业才三天,嗅觉敏锐的陈广就盯上了。

他专门派人蹲在糖铺门口,详细打听糖铺不同品级的糖的价格,还暗暗计算糖铺一天售卖的数量。

到了晚上,陈广拨弄着算筹,大差不差地算出了糖铺一天的营业额。

“嘶!居然有五百多贯!”

都能抵得上他名下最赚钱的铺子一个月的营业额了。

虽然,营业额不等于毛利润。

且陈广也不知道这糖的成本为几何。

但,一天就有五百多贯的钱入账,还是非常刺激人的心脏的。

陈广继续派人蹲守。

足足看了一个月,确定糖铺的生意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可以持续的吸金,陈广心动了。

“这么挣钱的铺子,一定要弄到手!”

喝着温热的姜糖水,陈广觉得冬日的湿冷似乎都被驱散了。

陈广想过寻找糖铺的供货商,但蹲守一个月也没有找到。

他派去的小伙计,想方设法地跟糖铺的伙计套话,最终得知:“我们东家有专门的制糖工坊。所有的糖,都是工坊里直接运过来的!”

自产自销啊!

那么,配方就格外重要了。

陈广顺着糖铺,终于找到了工坊。

一个位于海边的渔村。

但,那个渔村防守非常严格,陌生人进入村子,第一时间就会被发现。

进村都难,想要混进那个建在山坳里的工坊,就是难上加难!

工坊混不进去,想要窃取秘方的计划,也就流产了。

陈广不死心,他命人将糖铺里的所有糖都买了一份回来。

找来匠人,仔细研究,试图找到糖是怎么炼制的!

……十几天下来,也只是大概推测出糖是由甘蔗炼制而成。

至于具体的工序,还是无从得知!

陈广:……

折腾了整整一个月,能想出来的商业手段,他都试了一遍,却毫无结果。

最后,陈广无奈,只得动用了自己的“人脉”——

“夫人,小人算了一下,这个糖铺一个月就入账三万多贯钱。抵得上我们所有铺子一年的收入了!”

刺史府后院,正房门外的廊下,陈广躬身而立。

他口中的夫人,不是别人,恰是崔伯庸的妻子郑氏。

陈家所有的商铺,都有郑夫人的股份。

每年靠着这些生意,郑夫人就能有四、五千贯钱的分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