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
  4. 第159章 古人没想到
设置

第159章 古人没想到(1 / 2)


羌人,竟然是羌人!

姜维的家将最先证实,那是羌人骑兵。

汉军去年的北伐,耗时半年多,目标并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接应治无戴与白虎文入蜀。

抵达汉中后,他们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经江油、平武和阴平一路往西,翻越重重群山和原始森林,成功抵达姜维口中的“若尔盖”草原。

那里没有魏国、匈奴和鲜卑人的袭扰,羌人终于可以安居乐业,无忧无虑地牧马放羊了。

当然,两位胡王没忘记汉国的恩德,如今把自己也当成了汉国人。

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他们集全族之力,为汉国送来一份厚礼——三千匹上等良马。

不仅送来战马,还有三千名能骑善射的羌人骑兵。

他们在俄何、烧戈、陵戴、伐同、蛾遮塞的率领下,不辞辛劳日行百里,终于抢在大雪封山之前,成功抵达成都。

看到这三千匹战马,魏延激动得想哭。

自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起,汉军几次北伐多走祁山道,既是为了断陇,也是为了避开魏国骑兵。

而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那次北伐,诸葛丞相自知时日无多,选择了最不愿意的褒斜道,直入关中。

尽管如此,诸葛丞相依然小心谨慎,时刻提防着强大的魏国骑兵。

如今,汉国终于有了自己的骑兵。

数量只是魏国的十分之一,但它毕竟是骑兵。

说起魏国骑兵,姜维马上想到了虎豹骑。

在他了解的历史中,那是一支强悍的“特种部队”,经常在曹操战局不利之时,被当作“尖刀”使用。

就如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纯“督虎豹骑从围南皮,急攻之,谭败,麾下骑斩谭首”。

又如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再如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超作战之时,“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击败西凉马超军团的,仍是虎豹骑。

“大哥,这些年,好像没再听说虎豹骑呢?”

“虎豹骑?”

魏延琢磨许久,神色多有谨慎:“你没听说过,不代表它已经消失。”

魏延深吸口气,继续说道:“曹真、曹休和曹纯,都曾以“中领军”之职率领虎豹骑。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一部分虎豹骑编入虎卫营,另一部分由曹纯之子曹演,以“领军将军”的身份继续率领。”

“曹演!曹演!”

姜维默念着这个名字,嘴角一抹轻笑。

魏延注意到了,心头猛然一紧,“伯约,你不是想去关中吧?咱这批战马弥足珍贵,千万别打没了!”

“关中?”姜维赶紧摇摇头,“咱此去汉中,不过是让陛下放心,这区区三千骑,哪敢跟曹魏骑兵死磕啊?”

姜维这样说,魏延稍稍放了心。

琢磨着,在羌人的帮助下,估计再有十年,汉国应该能拥有三万骑兵。

到那时,或许能跟曹魏决战关中。

姜维骑在马上,手里却捧个木板,还铺上草纸写写画画。

魏延顿觉好奇,满腹疑惑,凑身上来:“伯约,你这画的是啥?”

“秘密。”

姜维不想多作解释,却神秘地补充道:“咱的骑兵有了这玩意儿,战斗力必能成倍提升。”

“靠!”

魏延知道姜维又在卖关子,懒得多问,拍马冲到最前方。

姜维画的,正是马镫。

此时的三国时期,已经有了类似于马镫的单侧铁环,但它只是辅助上马。

其实在更早的武帝时期,霍去病远征匈奴时,炼铁技术已经足够发达,铁锭的产量也有保证,但就是没有马镫。

姜维能想到的原因,只能是“没想到”——古人没有想到。

这不奇怪,就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裤子”。

那个时代,纺织工艺已经足够发达,足以缝制出裤子。

但是,中原地区的人就是没想到“裤子”,各诸侯国的男子仍是穿长袍裙子。

哪怕骑马作战,也是穿裙子。

直到赵武灵王引进“胡服骑射”,男子才逐渐穿上“裤子”,并一直延续至今。

所以说嘛,很多东西,古人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压根儿就没想到。

姜维不仅画了马镫,还画有“马蹄铁”。

这玩意儿,打造起来比马镫还简单,古人还是没想到,包括诸葛亮。

几次北伐期间,为了在必要的时候迟滞魏国骑兵,诸葛亮发明了“绊马钉”,也就是后世说的“铁蒺藜”。

这玩意儿只有四个尖刺,设计却非常巧妙——两个尖刺之间各呈120度夹角。

随意把它扔在平地上,必有三个尖刺稳稳支撑,正好有一个尖刺朝向正上方。

战马一旦踩中,尖刺刺入马蹄,必会人仰马翻。

诸葛亮能发明精巧的绊马钉,却没想到绊马钉会有克星——铺满整个马蹄的马蹄铁。

魏国可能没有绊马钉,姜维还是画了马蹄铁。

因为,他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