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渡春宵
  4. 第196章 没有共死,只有同生
设置

第196章 没有共死,只有同生(1 / 2)


一时没人应声。

小姑娘自那两个红圈,盯到人手中朱笔,最终怔怔上移,对上一双清亮噙笑的慧目。

“……真的?”

“骗你做什么。”

姜念盯着两个红圈眉开眼笑,“太好了!”

“先生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那支朱笔落在笔搁上。

“我何时说过,要认你做学生?”

姜念只说:“您虽没认,可我从没正经有过先生,在我心里,您早是我的先生了。”

肯不肯收这个学生,沈老太爷也没个后文,许是近几日阴雨连天,他走路也开始拄拐。

“我不是正经做先生的,人家师傅做得好,说桃李满天下。”

竹节状的杖头点地。

“可我这一辈子到了今天,走出去愿意讲是我学生的人,恐怕也就一个了。”

侧过头,他发觉那小姑娘自顾自叠了纸,小心收进了胸口褡裢中。

“你在做什么?”

“哦,”姜念仰头冲人笑,“这是您第一回夸我,这张纸我要留着,往后做个念想也好。”

老者遥遥望着她。

又似透过她,想看见什么人。

一个月过去是很快的,六月底时,姜念想着邱老板那批货该收尾了。

而她誊抄辛弃疾的词,也终于到了最后一篇。

像是年华终逝,不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他说: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这最后一首,姜念只写一遍,静静搁笔。

“后世总有传言,说辛弃疾死前重病卧榻,仍要高呼‘杀贼’,你说这是真的吗。”

沈老太爷不再坐门外,如今就在她右侧窗棂底下。

“要紧的不是他喊没喊,”姜念说,“而是旁人都信他会喊,且流传至今了。”

老者没有接话。

手中拄拐随手靠在墙边,他才说:“拿来我看。”

姜念双手执起,把刚写好的字递到人眼前。

“请您过目。”

老太爷却不看字,只望向她低垂的一双眼。

“你第一回把字递到我跟前时,在想什么?”

“我那时以为,您会和当日的大公子一样,夸我一个女使写字写得好。”

座椅上的人道:“你倒坦诚。”

“我起先以为,您只是有教无类;大公子来过那一回,我才又渐渐想明白,您就没拿我当女使过。”

她一双通透的眸子扬起来,月上枝头一样的皎洁。

“您一直在,给我我想要的。”

沈老太爷终于笑了。

“好了,把你的字放回去吧。”

姜念照旧说:“您还没点评呢。”

“不必我评了,”他却说,“你第一回想的是出风头,被我说几句就紧憋一口气,每回递过来都要直勾勾盯我。”

“你今天不看我,心里想的是什么?”

姜念捧着那张宣纸,眼睫轻缓眨落。

随后她说:“不管您怎么讲,我已经做到我的最好了;我问心无愧,所以您说什么好像也就……没那么要紧了。”

老者点过头。

“看来往后,我要多一个徒弟了。”

姜念怔了怔,随后喜笑颜开,在人跟前磕了一个头。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可额头还没触地,就被拐棍隔开。

“在此之前,你要讲清楚一件事。”

姜念维持着身形,只仰起脖颈看人。

“你来我沈家,究竟所为何事。”

早该跟人坦诚的,她不急着辩解,身子缩起来些,避过那杖头,将这拜师礼行完。

随后才站起身直言:“我是为沈渡来的。”

终于听人嘴里说出这个名字,老太爷不知该说若有所觉,还是意料之外。

“他如今在京都,算是孤军奋战,时局就要乱了。我怕单靠朝廷没法保全他的家人,又正好人在附近,于是就来了。”

“你是说,如今朝廷的人,也在附近?”

“不止,还有临江王的人。”

拄着那条略微磨损的拐杖,老太爷站起身,极其缓慢地在屋里踱步。

半晌又问:“他是你什么人?”

这回姜念没有犹豫,“莫逆之交。”

老太爷又望着他,慧目之中有些许失望。

似乎是不愿这两人仅限于此。

“一句莫逆之交,值得你和我们同生共死?”

“不是的,”姜念说,“没有共死,只有同生。”

明明就是个半大的丫头,身板不结实,个子也不高,可那句话说出来,偏偏就让人愿意信她。

沈老太爷不问她要如何做,只是绕回书案后,对人讲:“今日放你歇息一日,你出去走走吧。”

姜念明白他的意图,应一声“是”便退出去了。

老太爷僵硬的腿弯一点点,一点点地屈起,颇为艰难地在书案前落座,手中拄拐继续靠在一边。

那本字帖还翻开着,落在最后一页处。

自打姜念来,他也许久没翻阅了,这回从头到尾,细细看过一遍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