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渡春宵
  4. 第43章 粉墨登场
设置

第43章 粉墨登场(1 / 2)


早朝是卯时四刻散的,而文华殿的暖阁内,该少的人一个不少。

年仅十岁的皇帝坐书案后,小小的脑袋托着乌纱翼善冠,神色威仪毫不露怯。

他的侧方添了把黄花梨交椅,位置略靠后些,舒太后就坐那上头;而另一侧,则立着谢谨闻。

面前内阁大臣列了两队,本是最寻常的模样,今日暖阁门外却还立着两人。

陆修勉擦一把额间的汗,低声问身边人:“太后娘娘这是什么意思,以你我如今资历,怎配听内阁议事?”

他身边沈渡青袍打着白鹇补,闻言只轻轻摇头,示意他别出声。

而暖阁内的斗争,显然已经开场了。

今日的议题是:两淮两浙的河堤该不该巡视加固。

一人嗓音洪亮,洪水般从阁内泄出:“臣先表个态,这河堤不该巡。”

此事是早朝时工部尚书上奏的,而这位置上并非旁人,就是那人对面立着的韩荀。

他娓娓说道:“今年春天多雨,又来一阵倒春寒,已冻死一批秧苗;依着钦天监的说法,今年梅雨会格外长,到时但凡有一条河道决堤,粮食供给不上,势必会在南边引发饥荒。”

“那钦天监也只是预测,准不准都要另说,去年冬日他们说今年暖春,韩阁老瞧着,暖了吗?”

不待韩荀回话,另一道平和些的声音立刻附和:“韩阁老是江浙一带调来京都的,心系故土、未雨绸缪,这我们自然理解。”

“只是……如今西北军费要拨,京都玄衣卫要养,去年朝廷的亏空都还没补上,若是贸然再增开支,这要我们户部年底如何交差?”

陆修勉聚精会神地听着,凑过去问沈渡:“沈兄,这江南河堤究竟有何门道,临江王那两位丈人也同气连枝起来了。”

沈渡未答,只静静听后文。

这回开口的嗓音格外苍老,“阁老也说了,未雨绸缪而已,几个堰口才新修三年,巡视了,河堤不漏,朝廷的口袋便也不会漏。”

“岑大人您是三朝元老,也说这种话?哦,到时候御史去了,这处差点意思那处撑得过去,那是报修还是不修?户部拨款还是不拨?”

“如实禀报即可。”

“您这是不管家不知赵阁老的难处,有些麻烦既然还看不见,那就叫它先在地里埋着,非要自己去挖,不就是自找麻烦?”

韩荀听得眉头紧蹙:“楼大人的意思是,不管河堤是否牢固,等水淹了田再去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后头跟着为时不晚,江南百姓讲生计,西北将士难道就不讲了?凡事都论个轻重缓急罢了!”

……

里头争执还在继续,陆勉修听懂了,今日里头分成两派。

韩荀与岑太保都支持下江南巡河,而兵、户二部的尚书都反对。

换句话说,太后想派人下江南,而临江王不想她派人去。

“沈兄,沈兄?”

陆修勉知道,沈渡是个有主意的,只是不爱卖弄。

“依你之见,这河堤是该查还是不该查?”

而沈渡低着头,并不答话。

“好了!”

陆修勉正欲催促,里头一道婉转女声终于喝停舌战,“诸位阁老既然争执不下,又各有各的道理,那不如哀家想个法子。”

陆修勉心道不好,下一瞬便听人道:“沈大人陆大人,都进来吧。”

沈渡转头望一眼陆修勉,里头内侍已出来相迎。

“二位大人请。”

兵部尚书楼岳仪一直咄咄逼人,与之一派的户部尚书赵靖和面上不显,却要比楼岳仪更难缠些。

“下官沈季舟(陆修勉),见过陛下、太后,见过诸位大人。”

一直没开过口的谢谨闻,在这二人进来后才侧目望向舒太后。

底下阁臣是不吵了,楼岳仪冷哼一声,“太后娘娘不会是想这两个后生,来决断我们的难题吧。”

舒太后道:“这杜少陵诗云‘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新帝登基仓促,许多前朝元老天天递致仕的折子叫皇帝放人,也是真到了老病的年纪,辛苦不得。”

“可眼见这新人如此年轻,名声都是科考时文章堆出来的,说用就用,哀家如何放心?不如借此难题将人请来,听听你们的看法。”

陆修勉与沈渡,是旧朝最后一届科考的榜眼与探花,如今一个任户科给事中,一个在吏部当差。

年岁都在二十五上下,自是少年得志。

可楼岳仪望着这两人,鼻孔哼一口气,吹动了唇上的须髯。

“你二人方才在外头,可听清楚了?”

顶上人一问,陆修勉抢先道:“回娘娘的话,今夏恐多雨,照理当巡两淮两浙的河堤,可如今国库空虚,朝中开支又多,再无余庆修缮。”

问题是清楚了,可也仅仅是明晰了问题,陆修勉并不多说一个字。

而他松口气,觉得已开过口便足够,讪讪等着沈渡的见解。

自己是榜眼,原本在他面前还算神气,可真进了官场才知,自己写文章的工夫是到的,想的办法要落到实处,却只受到重重阻碍。

反观沈渡,他比自己年轻,入仕以来却从未行差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