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渡春宵
  4. 第24章 谢谨闻有点新鲜
设置

第24章 谢谨闻有点新鲜(1 / 2)


精致窗帷后,越过中年女子的脸,沈渡望见一张熟悉的少女面容。

容色潋滟,胜过锦帘上织就的红梅。

当着外人的面,他应当谦逊有礼,推脱一回。

可他只说:“多谢姜姑娘,恭敬不如从命。”

一车齐整的女子中忽然多了个沈渡,气氛便偏向了缄默。

姜念敏锐注意到,他换了身衣裳,银线滚边的大袖长衫不仅有读书人的清隽,也衬出他年纪轻轻官居五品的矜贵。

浸水的衣角洇湿了一片地衣,被他细心拢起来,以防沾湿姑娘的衣裙。

“沈先生。”姜念自然地递过绢帕。

沈渡盯了片刻,伸手接过,“多谢姜姑娘。”

“沈大人去何处赴约?”

姜念仔细看着,他将自己的帕子攥在手里,反倒用深色袖摆的内层擦拭。

不用说也知道,待会儿湿哒哒贴在身上会有多难受。

“我去虞府,是虞小将军作约。”

虞小将军,就是虞曼珠的哥哥。

可若只是他,又何必特地回去换衣裳。

“难怪先生今日只讲半个时辰,原是自己有约在先。”

分明是取笑的口吻,可莫名的,没有一个人觉得好笑。

碧桃远没到这种境界,桂枝姑姑却是嗅到了什么危险的气息,转眼死死盯着姜念递过去的那方帕子。

“姑娘的帕子……”

“这帕子,”沈渡抢先开口,“被我弄脏了,我清洗一番,明日再还给姜姑娘。”

桂枝觉得不妥,“还是奴替姑娘洗吧。”

“你是信不过我?”

光风霁月的沈大人,似乎从没在旁人面前展露过这样的强势。

以至桂枝愣了愣,霎时不敢言语。

沈渡这才和缓道:“姑姑放心,我断不会误了姜姑娘清名。”

姜念只觉得这话好笑。

他哪会怕误旁人名声,该怕自己和谁绑在一块儿,“白璧青蝇”才是。

没人再言语,姜念看见他将帕子收进袖间,也不懂他争这点东西做什么。

下车时,是碧桃撑伞送他的。

沈渡只问:“她去哪儿?”

他清楚,碧桃是个心眼不多的姑娘。

果然她如实道:“姑娘是要回家一趟。”

沈渡“嗯”一声,从圆脸的小丫鬟手里接过伞。

“替我转达一句,多加小心。”

碧桃点点头,踩着马凳爬回车里。

马车再度启程,大雨冲刷着外壁,最终汇成桂枝姑姑心里连绵不绝的疑虑。

她总觉得,今日这些事有异样。

可想到最后她也没真觉察出什么,只能默默记下这笔糊涂账。

要说姜念也真是今非昔比,下着这么大的雨,姜家一家子竟就候在府邸门口,活像迎接归家省亲的宫妃。

姜念被碧桃扶着下车时,姜默道催促着崔氏,叫她亲自去接。

崔氏无法,身后丫鬟打着伞,她又将手伸出伞面去够姜念。

那娇小的姑娘身子一歪,轻易便绕过她。

“父亲。”

女儿仍旧是那个女儿,可她如今不是姜家的扫把星,说是福星才更贴切!

“这么大的雨,进去,先进去。”

他甚至亲自接过丫鬟手中的伞,护着她穿过并不宽敞的前院。

姜念抬起头,望着头顶焦黄伞面,通透如琉璃的眼中蒙上了一层雾气。

曾几何时,她无数次奢望过姜默道能为自己遮蔽风雨。今日这伞真撑起来了,却也觉得没一点意思。

“念儿身上沾了湿气,你们把炉子生起来,给姑娘暖暖。”

听见这句,姜妙茹更显不悦。

为着节俭开支,一入春府上的银碳便断了,她畏寒,便只能崔氏拿私房钱供她买碳,如今竟为姜念一个人破了例。

姜念其实不冷,但乐得见他忙前忙后的殷勤样。

“多谢父亲。”

男人摆出慈父欣慰的模样,“在侯府住得可习惯,今日可是要宿在家里?”

姜念满面受宠若惊,望着他怯怯道:“义母说,顶多用了晚膳,今夜还是要回侯府的。”

“哦,”姜默道满意,“既是夫人与你有缘,那你便多陪陪她。记得,在侯府要守礼听话,万不可忤逆惹夫人不高兴,知不知道?”

桂枝在一旁听得失语。

原来在这位姜大人眼里,自家女儿竟是个“守礼听话”的主。

“女儿知道的。”

屋里暖起来,碧桃褪下她身上氅衣,崔氏母女的眼睛便跟着走了一圈。

这样遮风挡雨的衣裳,竟也用了金贵的蜀锦,彩线勾的折枝海棠栩栩如生,沾了雨珠更似要活过来一样。

母女俩相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瞧见了不满。

这姜念真是飞上枝头做凤凰,身上东西好得有些过头。

“对了,女儿此番回来,其实也有要紧事。”

小厮冒雨抬了箱子进来,放在大堂中央。

“拜会谢太傅时,他赏赐了不少东西,侯夫人虽替我开了府库,可我仍觉着放在家里更安心,于是拣了要紧的送回来,连同账册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