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逐元
  4. 第三十四章 千山烽火
设置

第三十四章 千山烽火(1 / 2)


第三十四章千山烽火

“起来吧。”赛典赤听了败兵的描述,他的语气平缓:“这一败不是你们的错,非战之罪。”

败将面带喜色,以为今日逃过一劫。

“来人,赏他一顿断头饭。丰盛些。”赛典赤斩钉截铁。

败兵错愕之极,还想说话,就已经被赛典赤的侍卫捂住了嘴,“呜呜呜”的带了下去。

赛典赤看向忽辛,“你觉得我为什么这么做?”

忽辛心思电转:“父亲的意思,出征第一战,不管原因如何,折损士气,就是要该杀。”

“不错,别的时候,也就罢了,今日第一战,败了不杀几个人,会怕。才会听话。”

“今后带兵一定要记住,杀一人则三军惧,杀之,赏一人则三军喜,赏之,与此人罪过如何关系不大。”

忽辛说道:“孩儿明白。”

忽辛心中一动暗道:“如果我能遍赏三军,

随即他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一定要让人有差距感,否则赏了等于没有赏。另外,都赏赐,那要多费钱啊。”

“哪有那么多钱给穷腿子。”

赛典赤问道:“你觉得,接下来该怎么办?”

“分兵。”

“这一条路根本展不开兵力,数千人都塞不进去。我们这么多人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不如分兵其他路继续打。我不相信贼子,有那么多兵力。只要他一点撑不住,大军长驱直入,擒贼必矣。”

赛典赤点点头。

忽辛似乎得到鼓励,说道:“父亲,其实我看着虞醒是一个蠢货。”

“蠢在哪里?”

“他不过区区一隅之地,坐则必亡,孩儿如果是他,早就先攻昆明,裹挟百姓,声势闹得越大越好,流窜各地,这才有可能多活几年,他而死守曲靖,守数月还行,难道还能守一年两年,一辈子吗?”

“这不是蠢货是什么?”

赛典赤本来训斥忽辛,他从不敢小看虞醒,毕竟虞醒之前转战两省,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张万能大败段实,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虞醒怎么可能蠢啊?

但是听忽辛这么一说。

赛典赤内心一动:“忽辛说得对,如果仅仅自守,虞醒就是守户之犬,虞醒是这样的人吗?应该不会,那么虞醒在想什么,在准备什么?到底有什么手段没有用出来?”

赛典赤一想到这里,就无心反驳忽辛了。说道:“你去安排分兵进军吧。”

“是。”

赛典赤独自陷入沉思。

阳光照在赛典赤苍白的须发上,紧皱的眉头上。万千心思都凝成两个字:

“虞醒------”

********

虞醒看着数百俘虏,很是高兴。

他依旧询问过了,这些士卒,在数个月之前,还是昆明当地百姓,甚至有人还昆明附近的河道上挖泥巴。

也就是说,这些人可不是鞑子忠臣。

之所以来当兵,不过是混口饭吃。

从军不过是富贵发达的路径而已。

“这很好。”虞醒心中暗暗高兴。

他从这些人身上看出一个希望。一个契机。

那就是云南民心。

从后世所谓民族划分,曲靖当地百姓是彝族,大理昆明百姓是白族。都是异族政权,云南的汉人是在明清才大规模进入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虞醒不由要反问一句:

真的是这样吗?

彝族,还有几分独特的文化。但是有宗祠尊祖宗。这种明显的汉人习俗。

而白族,真的是异族吗?

是的,这些人话语之中,插入了许多隋唐的用语,比如起名时候,用菩萨蛮,药师奴,等等。

还有一些当地少数民族的话语,平原称甸,城池称笼,湖泊称海,等等。

在发言语调上,也与这个时代的宋人有所不同。

但是

他们说的话,是汉语无疑。

并不是高丽那种,上层说汉语,下层说彦语,而是上上下下都说汉语,只是汉语之中夹杂一些中原不用的,隋唐词汇,与当地词汇而已。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其实没有民族自觉。

什么是民族自觉?

就是觉得自己是那一族的。

其实彝族上层觉得有一个共同祖先,才维系在一起。但是底层百姓,谁在乎这个。

在这些人也是如此。他们可没有觉得自己与中原有什么差别。如果有,大抵是中原来的人是外来人。如果真给这些贴一个标签的话,反而是佛教徒更重一些。

这就是老祖宗的遗产了。

云南被南诏占领之前,汉人牢牢占据了滇东,滇东南地区。

南诏崛起,为了防止汉人与大唐勾连,都被迁徙到了滇西地区,与南诏百姓混居。

先进文化自然具有影响力。时间长了,南诏百姓反而被汉人影响,在各方面向汉人看齐了。

有些大族修家谱,都说自己祖上是北边来的,比如云南段氏,有传是武威人。众说纷纭。

“云南百姓,未必不可为汉人。就看怎么定义汉人了。”虞醒心中已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