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逐元
  4. 第九十八章 敌自成都来
设置

第九十八章 敌自成都来(1 / 2)


第九十八章敌自成都来

汪良臣目光落在汪惟正身上。

冷冷的。

汪惟正顿时好像被泼了一盆冷水。慢慢地冷静下来。

汪良臣这才开口:“我这一辈,兄弟七人,折在四川三个,其中就有你父亲。你这一辈兄弟二十多个,死了几个你是知道的。不要说惟明的死,是自己不小心,就是我死在这里,你也不能乱发脾气。”

“汪家将来是要交给你手中,汪家上下几百人,巩昌二十四城,不需要一个感情用事的家主。”

汪惟正顿时脸色严肃,说道:“四叔,我知错了。”

汪良臣对汪惟正的表现还是算满意。亲弟弟死了,冲动一点也是正常,但是能够立即镇定下来,也算合格。

“说说,你觉得该怎么办?”

汪惟正深吸几口气,将汪惟明小时候的样子,从自己脑海之压下去。恢复冰冷的理性,好一阵子,才开口:

“四叔。”

“宜宾,为乱民为所据,又传梅国忠所部覆灭。贼人是乃是虞允文的后人。似乎从云南那边过来的。不管是真是假,我等都不能坐视,纵然不为十七弟,为朝廷着想,需要速速出兵,从成都调集数万精锐,顺岷江而下,夺回宜宾为上。”

“不错,但是你没有为我家想想。”

“我家?”汪惟正有些疑惑,刚刚他就是从汪家出发,维护汪家的脸面,不是被否定了。

汪良臣暗暗摇头:“有些事情,之前没有告诉你,是时候告诉你了。”

“你觉得,天下汉人军侯之中,谁的势力最大?”

汪惟正说道:“我家。”

汪良臣说道:“这是好事吗?”

“如何不是好事?”这一句话就到了汪惟正嘴边,忽然停下来了。

汪惟正作为汪家上下视为下任家主,自然是汪家后辈之中最出色的一位。心思也最为机敏。

汪良臣这一句,他自然能感受到不对。

“难道,这不是好事?”汪惟正疑惑道。

“我家之所以能成为汉人军侯第一。是因为中统三年,李檀之乱河北山东河南军侯被牵扯进去不少,以至于大汗下令禁汉人军侯子弟从军。随即时间一长,也就松弛了。但是我汪家从头到尾都没有被怎么限制。”

“为什么?为什么我汪家可以例外?”

“那是因为,李檀谋乱,河北河南山东军侯都与李檀联系密切。大汗才不放心。”汪惟正对当年旧事很了解,“而我家当时为大汗击败阿里不哥,立下了汗马功劳。自然不会限制我家。”

“还有-----”汪良臣淡然点了一下。

汪惟正皱眉,一时间想不出来了。

“是因为我汪家四十多年,死在蜀中的子弟,不可计数。蜀中战场,没有了我汪家是支撑不下去的。只是而今南朝没了。”

汪惟正脸色微变,说道:“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

汪良臣见汪惟正想明白了。说道:“不至于,当今陛下,胸怀四海九州,天下之大,都能容得下,怎么可能容不下区区汪家?但是我汪家却要注意,不要让陛下为难。”

“四叔的意思是?”

“我汪家到了持盈守缺的时候了,所以我要病了。”汪良臣也不明说,要让汪惟正去悟,“你将宜宾的事情去见速哥大人,说我要养病,只能请他处置了。”

汪惟正也是聪明人,他低头沉思了很长一段时间。

终于想明白了。

他汪家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成为了出头鸟。再追求自己的功业,很容易被针对。汪惟明之死,固然被狠狠打脸了。但是这种打脸,对汪家来说,未必不是坏事。

向上面表示,你看,我汪家其实就是看起来很庞大,其实子弟都是酒囊饭袋。

作为汪良臣的病,也谈不上是装的。

戎马生涯几十年,身上没有一点旧伤老疾,才是问题。

汪良臣的病,也是一种政治表态。

他汪良臣任陛下处置。只要陛下想,以老病将他罢了,他是毫无怨言的。

这其中也有汪良臣与忽必烈之间君臣的互信。

与汪家在宋灭之后,大元朝廷的定位相比,一个子弟的死,的确不是什么大事了。

“我明白了。”

*******

速哥儿是一个典型的蒙古人,留着蒙古胡子,双腿微微罗圈,听汪惟正的话,微微一笑说道:“汪谙达是这么说的?我明白了。”

谙达者,蒙古语之兄弟。

速哥儿是父亲是木华黎的部下,从小从军,在四川战场奋战多年,与汪良臣并肩作战不知道多少次。彼此之间交情深厚,速哥儿在政治上,未必有汪良臣敏锐,也不用比汪良臣敏锐。

因为速哥儿是蒙古人。

他即便比现在有才能十倍,功劳大十倍,忽必烈只会高兴。

汪良臣必须反复琢磨的事情,速哥儿根本不用想。

速哥儿对这一件事情,与汪惟正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汪谙达,这是给我机会为赛典赤大人挽回颜面啊。”

速哥儿有今日之地位,自然是因为自己是蒙古人,算是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