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快穿生子,美人福孕连连
  4. 第366章 侯府主母vs年下皇子109
设置

第366章 侯府主母vs年下皇子109(1 / 2)


五月底,大朝会上。

新任御史孔良拿出了一封血书,跪地启奏,“此乃八百里加急从通州而来,通州大旱许久,百姓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当地官府欺上瞒下,驱赶灾民,如今通州遍地流民,已经往京城来了。”

裴次辅看到孔良就不爽,他本意是想把孔良扔到穷乡僻壤当个芝麻小官,不管当得好不好,考评都是劣等,孔良别想升官,更别想回京城。

也不知怎么回事,孔良就被御史台看中了,御史台那帮老东西难缠得很,皇帝居然也答应了,稀里糊涂的孔良就进了御史台。

这小子果然心怀不轨,刚一上任就开始给他找麻烦!

裴次辅瞪了孔良一眼,大声道:“一封来历不明的血书,你就敢抹黑通州官吏,敢抹掉通州治灾的功绩,你好大的胆子!”

“通州大旱已久,全境官吏都是勒紧了裤腰带,施粥赈灾,安定民心,稳定局势,如今通州一片祥和,百姓安乐,都在称颂陛下仁德,万民书都送到陛下案头了,你再胡说八道,当心你的脑袋!”

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听着下头吵得火热,心里颇为得意。

纪同甫辞官了,裴次辅在朝堂上就张狂起来,所以他让孔良进了御史台,孔良身后没有家族支持,只能当个纯臣,着实是一把好用的刀。

皇帝眯着眼看着,裴次辅在朝堂上的势力真不小,一股脑的攻击孔良,孔良倒是势单力薄,正是需要他施恩抬举的时候。

皇帝一张口,底下就安静了。

“裴次辅所言有理,通州灾情已经平息了,孔爱卿此时再提起,可有什么证据?”

孔良朗声道:“通州粮仓早就被蛀虫搬空了,所谓赈灾,不过是写在纸上的空文,当地无粮可施,互相推诿,甚至杀民立威!灾民活不下去,只能外逃。”

“臣这里有沿途州府递上来的奏章,沿路官府也无力接管灾民,只能驱逐,也不知为何奏章就是到不了陛下跟前,今日呈上,求陛下详查。”

皇帝结果奏章看了几眼,流民跑到哪他不在乎,百姓就像是地里的野草,春风吹又生,饿死一批,总能再长起来一批。

不过若是流民真跑到京城来,围堵在城门口,那就太不雅观,也影响天子威仪。

皇帝放下奏章,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虽然百姓擅离原籍乃是大罪,但朕也不忍看着百姓饿死,既然百姓已经到了京城附近,那便让附近的城镇施粮赈灾吧,务必安顿好百姓,不得有误。”

裴次辅立刻就跪了下去,拍起了皇帝的马屁。

“陛下仁慈,乃是万民之福,通州灾情严重,当地官吏已经尽力了,陛下也免了三成赋税,但总有些刁民喜欢闹事,到处乱跑,这才有了这场祸事。”

“这些刁民不是当地百姓,若要赈灾,肯定要从户部拨银子,赵尚书总说国库空虚,不知可有钱粮啊?”

裴次辅的目光落在了赵尚书身上,赵尚书平日里抠抠搜搜的,连皇帝修陵都不肯出银子,非要据理力争让皇帝开私库。

今日若是赵尚书再推诿,日后刁民闹出什么乱子,就是赵尚书的过错了。

赵尚书紧紧的皱着眉头,他已经看过孔良手里的奏章了,还见到了通州逃出来的灾民,若不是三殿下相助,这些奏章根本就送不到京城来,更加送不到皇帝手上。

情况比想象中的更加严重,一路逃到京城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灾民,通州当地更加惨烈,陛下免了三成赋税,当地官员可没少征税。

多出来的那三成,也不知进了谁的口袋。

赵尚书站出来,举着官笏道:“赈灾乃是大事,臣一定尽心竭力为陛下分忧。”

此话一出,各派都蠢蠢欲动,赵尚书难得大方一次,这可是一块肥肉。

若是办好了,赈灾也是大功一件,为了谁去赈灾,朝堂上吵成一团。

皇帝一时也决定不了,正准备退朝,明日再议。

忽然心头传来了一阵刺痛,像是烈火灼心似的,疼得他一阵头晕眼花,还没来得及惨叫出声,就晕厥了过去。

皇帝当朝惊厥,朝堂上乱成了一锅粥,大臣们也不肯离开,全都留在宫里等皇帝的消息。

一直到深夜,皇帝才醒过来,但还是不能起身。

太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了,只说皇帝积劳成疾,需要静养。

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京城,次日没有早朝,皇帝却收到了几十封请立太子的奏折。

最多的自然是请立三皇子为太子的奏折,三皇帝乃是嫡出,是正统的储君。

其次就是请立二皇子的,理由是二皇子为长子,而且颇似陛下,与陛下同心同德。

除此之外,居然还有支持五皇子,六皇子和八皇子的,零零星星的看着特别碍眼!

皇帝摔了手里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