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4. 第 169 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六)
设置

第 169 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六)(2 / 4)


。】

【以前的不管,不过以后,别想再有新的官员进来了。】

【但问题是,为什么不是废除恩荫,但是关闭科举呢?而且,蔡京自己就是通过科举出仕当的官,这个就很讽刺了。】

......

民间聚集在一起看仙画的各处,都响起了一片嘘声。

“因为我们老百姓好欺负呗!”有人高声喊了一句,“那些当官的不好惹,把他们子孙后代的福利给取消了,他们肯定跟人没完。”

但是老百姓能怎么办呢?

只能忍着了。

毕竟,这也不是什么把他们逼到绝境的事情。

大家都带着怨念的点头:“可算是明白,什么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 ”

“难怪大家都争着抢着要去当官呢。”

“这个恩荫制实在是太夸张了,咱们现在也不这样啊。”

“谁知道哪个皇帝哪天又抽了什么风?”

北宋皇宫里,赵匡胤和赵普茫然的对望一眼,他们现在的恩荫制度并不是这样的呀!没这么离谱!

气得赵匡胤大手用力一拍身边桌子,怒喝一声:“是哪个不肖子孙?!”

想也知道,一个萝卜一个坑,整个朝廷的坑也就这么多,要这么多官员干嘛?纯让他们吃俸禄的吗?这还真是挖自己的墙角!

放着科举考上来的大好人才不要,就为了这群蠢货。

赵匡胤揉了揉心口,觉得自己迟早有一天会被气死。

赵普看他的表情,忙劝慰道:“官家且别急,现在还来得及把这个漏洞给补上。”

北宋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秦朝咸阳宫中的众人正在讨论专业学校的事情。

“仙画似乎对此颇为赞赏。”蒙毅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似乎听上去也极为正确。臣不理解的是,培养如此多的所谓专业人才,能用来做什么呢?”

那么多的医生、数学家、乐师、绘画者?

甚至还有那么多的读书人......

培养这样的人才是需要投入金钱和心力的。

以秦朝现在的社会发展水平来说,他们不太能想象一个国度里存在着那么多的工作岗位。

扶苏想象了一下后世的场景:“后世人有万万之数,但似乎他们每个人都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

每个画面里,每个人似乎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

但的确就如蒙毅所说,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

扶苏无数次好奇后世到底是怎么运转的,这次他很期待仙画后续能说说后世的教育和科举,让他可以窥到一点真容。

......

【更讽刺的是,之前范仲淹和王安石主持的变法都失败了,但是蔡京的这次变法却成功了。】

【科举,一关就是十七年。】

【其实宋朝的科举相比与唐朝来说,是有很大的进步的。】

【首先,对象更宽泛,士农工商,不限出身,谁都可以考,这是很大的进步。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甚至连僧道都能考。并且,只要考试通过了,立刻授官,效率很高。】

【然后,它的考试规则日趋严密,还限制了考官的权力,这就让有权势的人在里面操作的空间变小了,更加公平。】

【而且,考上的人称“天子门生”,大家都是皇帝的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结党营私。】

大考之日。

贡院前面正在对考生们进行着搜身,包括连带进来的馒头都要掰碎了来查看里面是不是有夹带的纸条。

“不允许携带任何书本和小抄入内,违者取消考试资格,三年内不允许再报考。”面无表情的考官在宣读着考试规则。

场内,

考生们都有各自单独的隔间,

布置简单,一目了然。

考完后,试卷被统一收上去,然后用纸严严实实的糊上名字,之后再由笔吏统一抄写每一份试卷。

誊抄好的试卷被送到阅卷的考官那儿,考官们打完分,再经过一番争吵选出合格的名单后,再把名单以及试卷都送到皇帝那里。

只有等皇帝看过之后,确认没问题才会将糊好的姓名拆开。

到了这时候,新晋进士们才算是板上钉钉,最终出炉。

......

天幕下一些有了科举经验的,或者是对这个相对熟悉的人开始兴致勃勃的对旁边的家人朋友解释:

“糊名你们肯定猜得到,是为了防止考生和考官串通,把名字糊起来嘛,他们就没办法公然作弊了。”

“誊抄呢,其实是为了防止阅卷官通过字迹认出考生来。”

“其实还有很多别的要注意的,比如不允许在试卷里自报家门,透露个人信息,也不允许用颜色独特的墨。”

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听上去还是很公平的。”

“那是,科举舞弊可是杀头的大罪!”

西汉。

董仲舒有些惊讶:“没想到后世的那些朝代居然将科举进行到了这个地步!”

严格好啊,严格才说明重视,才能更大的保障公平。

他大开眼界,同时也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