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4. 22.022(入v三合一)
设置

22.022(入v三合一)(3 / 7)


一层被风吹过来的细密雨珠,但在他的脸上并看不出过重的忧虑之色,更像是因局势尚在掌控之中,自有一番筹谋在握的笃定。

将外披搁在一旁,坐于帐中架起的小榻上后,李治忽然笑了笑,“媚娘,你猜我方才遇到韩王的时候他说了什么?”

他本也没打算卖关子,接着说了下去,“他说,他可以出资修复一部分万年宫的园景。”

武媚娘闻言眉峰微蹙,又旋即展开,“此事是韩王做得出来的。只是放在此时,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吧?”

武清月都在旁听得有点无语。

这时候有钱修什么景啊,赈灾才是要务。

然而李治只是摆了摆手,“他要真有这样敏锐的为政之能,又何须媚娘从中提点,让他找到求生之道?何况,他要是上来便说,自己有心为岐州重建提供财力上的支持,我还不敢放心用他了。”

韩王聪明吗?当然是聪明的。

李唐宗室之中在世的,若论博古通今,大概没一个能比得过李元嘉。他的头脑也没因为读书读死了。

可他的这份聪明并没用到执政者该用的地方,若非如此,也提不出这等建议来。

好在李治要的就是这种不太对路的聪明,用在明面上给自己增添一份助力。

“我同皇叔说,此事容后再议吧,届时必定还是要劳烦于他的,毕竟也就是他结识的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多。”

李治叹了口气,“万年宫之名,本便是希望其留存万年的,总得修缮完毕才好。”

此番在万年宫地界上完成的籍田礼、追封武德功臣、制定西域作战计划、接见昭武来使,都已让李治一步步笃定,他若想要在朝堂之上让自己的声音更为响亮,并不像是他想象得那般艰难。

当山洪当真爆发于此地,让他完成了这一出绝地反击后,更让他助长了一番信心。

李治毫不怀疑——

当最开始的一步迈出后,后面的便同滚雪球一般,是优势的累积了。

等此间事了,他起码也能将朝臣收拾掉几个,然后放上自己的人。

他本还有意在此地立一块碑铭,将今年的万年宫议事与会人员全部刻录在上,作为他意图打破长孙无忌垄断政局的里程碑,又怎么可能会留下此地一片断壁残垣呢?

“此事陛下心中有数就好。”武媚娘想了想,又问道,“说起来,山下的情况如何了?”

听到这里,武清月的耳朵也竖起来了。

昨夜她就担忧于此事。

亲眼目睹山洪迸发的场景,让她这个并未直面其祸的人都一阵后怕,那么被记载在史书之上淹没数千户的洪灾,若在关中地界上爆发,又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从李治明确下达盘查诏令,到灾祸到来,仅仅只间隔了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在交通和维修手段都不够发达的唐初。

在避祸上山之前,她隐约听母亲提及过,确实有几处容易河水满溢的地方需要修缮,可在暴雨足以形成冲垮河堤的灾变前到底有无完成这个修补,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治没留意到女儿在此时小心翼翼的打量,在听到这个发问后也不免端正了神色:“今日我在大帐内简短召开了个朝会。”

有了山下洪流的事实摆在眼前,众臣前几日还有的搬迁上山怨言,那是一点都不见了。

就算在山上召开的朝会显得无比不正经,搭高了地台也阻止不了地毯就被踩得湿漉漉的,后排还有人挤人的情况,也不能有什么怨言。

李治说道:“我在朝会上发问,有意在今日派遣一文一武两名官员探寻山下情况,不必令人重新入山禀报,当即决断要务就是。武将之中毛遂自荐者不在少数。虽说方才大雨未停,上下山多有不易,但对参与过战事的将领而言,还不到束手无策的地步。”

“既然如此,陛下是如何选的?”

李治回道:“我直接委任了。山洪消息是弘化在薛卿的护送下抵达长安,方自太史令处得到验证的,便由他下山去好了。此人在诸将之中堪称有勇有谋,奈何现今各处战场还未有一处最适合他发挥,倒不如先在这抢险救灾之中发挥一番作用。若能从中立功,往后的升迁也要容易得多。”

武清月听得稍松了一口气。

她原本还有些担心,因为她所造成的蝴蝶效应,薛仁贵没有了救助李治脱离困境的履历,在升迁上会遇到麻烦。

只是人命与仕途轻重有别,她也只能先对不住他了。

好在,李治并非没有识人之才,而是早前的环境让他没有这个从中擢拔的机会。现在却正是被他视为潜力股的文武官员登上前台的契机。

武媚娘一番思量,“薛将军确是合适人选。不知文臣,陛下又选取了何人?眼下山道路滑,更不知半道是否还有山洪落石……”

这个人选可不能随便来啊。

万一替陛下办差的事情没做成,先将自己的小命丢在那儿了,那真叫做得不偿失!

这份差事也确实是明知其要害,大多数人也不愿去做的。

李治揉了揉眉心,不知何故忽然失笑,“你自我这儿听过他的名字。昔日我还在做太子的时候,他就是我的扈从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