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在北宋当陪房
  4. 第 60 章
设置

第 60 章(2 / 3)


赶出三姑娘的院子,会很难,不过也有法子,但比不上此时的天时地利,张姨妈还在吴家,冯氏要处置给她看。

张姨妈只会说冯氏治家严谨有规矩,不会说她不善,范家是上等人家,上与下,主与仆的规矩,比吴家还大。

要是冯氏心软,骂了杜奶妈两句就完事,人家反而觉得冯氏不会管家。

对于梁堇而言,时机好是一回事,另外是她辱骂春桃,梁堇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不爱沾手露脸之事,这次,是为春桃也好,为三姑娘,为她自个,都是个好机会。

若是留着杜奶妈,难保它日,不会欺负到她梁堇头上来。

“你倒是个护主的。”梁堇的伎俩,并没有瞒过冯氏,梁堇也心知肚明,在冯氏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就告了罪。

即使冯氏不说,梁堇

也会主动提,坦荡的提出来,比让冯氏猜疑更好,“我常听三姑娘院里的丫头说,说杜奶妈在屋里,朝姑娘要好料子,好盏子,姑娘不给她,就在院里指桑骂槐。

天热,还怪姑娘没本事,从您这要不来冰使,姑娘说她一句,她有三句话等着姑娘……

我不懂旁的道理,但知晓奶妈是下人,不能这样欺负姑娘,我实在气不过,就故意去四姑娘屋里告了她的状,原想,四姑娘骂她两句,没想到事会这样大,请娘子责罚我。()”

她并没有一味的反驳,一味的反驳并不能掩藏真相,适当的说出部分事实,更容易让人相信。

她院子里,屋里有那么多丫头,亏你有这份胆气,要是没有这事,我还不知被那杜奶妈蒙在鼓里多久。?()_[(()”冯氏夸她有胆,并未夸她聪慧,因为梁堇说了这番话,让她看起来,是一个鲁莽且忠心的人。

冯氏以为杜奶妈去她那吃牛乳,她正好借机去告状,并不知晓她费了哪些心思,也不知人是梁堇故意引诱过去的。

……

“娘子本来说要罚我,后来又说功过相抵了,不许日后再犯规矩。”

灶屋里,梁堇和春桃说着那日的事,春桃怎能不知,她这样做,都是为了她,心里十分动容,“二姐,你真傻。”

春桃十一岁就被卖进吴家,如今已有五年的青春,不是那什麽都不懂的瓜秧子,她被杜奶妈羞辱,二姐为她出头的这份情谊,春桃记下了。

她嘴上不会说什麽好听的话,打这之后,私底下对二姐更加亲厚,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末伏未过,张姨妈一行人便回了汴梁,元娘的苦日子刚到头,冯氏就和吴相公商量,想把她送到她外祖冯家。

张姨妈说的话虽不好听,但也实在,元娘的其他地方都好,但远不如汴梁的娘子有见识,况且还不会打马球,要知道,汴梁的郎君,小娘子,多以此为乐。

冯氏已经给娘家去了信,另一封与她嫂嫂,随信一起的还有份重礼,她嫂嫂出身比她高,论规矩,见识,是她冯氏不能比的。

要是能由她教元娘,日后元娘嫁到范家,和妯娌相处,去外面参加宴席,和上等人家的娘子往来,不至于露怯,让人耻笑了去。

吴家,因着吴相公是知州,沂州找不到比他官位更大的人,下面想与他家结亲的人,不知有多少,看似风光,可到了汴梁的上等人家眼里,小官而已。

就如同吴相公这个知州管着下面的五个县,手底下有五个县令,其中一个县令手下的无名小吏。

可惜沂州只有五个县,有的州,十几个县,更贴切些,他一个知州相公,想来也不识得小吏。

汴梁的上等人家,瞧不起下等人家,下等人家,瞧不起比他们地位还往下的,和京官瞧不起地方官一样。

元娘是在七月初八走的,连中秋都未在家里过,外祖家再好也不比自个家,冯氏给她带了两车的箱笼,送给外祖家表姊妹,表兄弟,舅舅,舅母,外祖,外母的礼物,都单独装了两

() 个箱子。

冯氏背地里,又贴补了她不少银钱,让她拿着傍身,到了那边的家里,打赏丫头婆子是少不了的。

元娘走后,冯氏把心思放在了次女身上,外出赴宴会带着她一道去,外面的官娘子嗅到味,都让自家官人带着家里的小郎君,往吴相公跟前凑。

冯氏对次女的婚事期望不高,从她给她备的嫁妆中就能看出来,三姑娘出门子赴席,一向是春桃跟在她身边。

席上的官娘子们说话含蓄隐晦,可春桃能听出来,什麽县令之子,参军娘子兄弟的儿子……都是些下媒。

唯独两个媒茬除外,一个是东平府徐州通判次子,另外一个是,襄阳府邓州知州的嫡子,不过这个嫡子,是填房生的。

襄阳府的郎君有功名在身,年岁上比三姑娘大的多,东平府倒是只比三姑娘大两岁。

“上媒不是没有,娘子的姐姐嫁到了大名府,听人说,家里的官位比咱家高,大名府又是好地方,要是娘子去帮三姑娘争一把多好。”

春桃得了一碟扬州粽子和两个青皮石榴,把梁堇叫来屋里一起吃,粽子里面用的是高糯米,用箬叶包着,塞的有一块咸肉,米都尽数化了,吃起来,滑腻鲜香。

“姐姐,这样的话,你可不要在三姑娘跟前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