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4. 第三百六十五章普及教育
设置

第三百六十五章普及教育(1 / 2)


朱高煜规划好修建铁路的事,但这并非一时就可以开始的。

天工院虽然一直在日夜不休的加紧研究,但蒸汽火车还是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没有那么快出成果。

而蒸汽火车的原型机研制不出来,铁路铁轨的要求标准就制定不出来,想修路也不可能立刻开始。

在等待火车研制的这段时间里,朱高煜又将目光放在了别的地方。

“报纸发行,火车也快出来了,大明的社会发展水平,差不多达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程度、”

“而要让社会继续向前发展,识字和教育问题,就迫在眉睫了。”

“不普及识字教育,就算有各种先进的科技产品,大明的老百姓也玩不转。不说别的,不识字的人,就算知道出现了火车,通了铁路,也不敢一个人出门远行!”

“我给大明准备的一切,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有历史经验参照,朱高煜很清楚,想要社会继续向前进步,还需要什么。

大明如今的硬实力,已经足够了,差的就是软实力。

这其中,识字教育最为关键。

所以,他决定想办法,向民众普及识字教育,让他们都能够认识简单的常

用文字,以便读书看报。

只要学会了常用文字。后面不管想要朝什么方向发展,都可以自学,

到了陌生的地方,也能够看路牌地图,写书信等等方法,摸清楚路线。

可以说,读书识字,是让人睁开眼睛看世界。

大明百姓,最缺少的就是这个。

在之前知识都是被世家所垄断,唐朝以后才稍稍缓解了这个现象,但是能够读书的人依然只是少数。

很多核心的书籍都不够普及,掌握在少数人手上,成为他们的家学,这也是为何世家大族,多出人才的原因。

朱高煜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陈规陋习,向民众普及教育!

于是,他决定在大明各地修建学堂,将教育普及开来。

……

第二天,早朝。

朱高煜听完群臣秉奏的各种政务,干净利落的给出处理意见。当群臣都不再说话的时候,他便主动开口。

“诸位爱卿,大明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已经能够做到人人饱暖,百姓再也不会饿肚子。”

“但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殿下准备,在大明境内推广普及教育,让大明所有百姓都开始读书识字,尔等意下如何?”

朱高煜想要征询一下群臣的意见,毕竟要推广教育,靠他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让群臣百官都参与进来,共同配合,才能够将政策推广到大明各地。

然而,他这个想法,很快遭到不少人的反对,

礼部尚书面色不豫,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殿下,臣反对!”

“读书识字,推行教化当然是好事,但将其普及到所有老百姓头上,却是万万不可!”

“士大夫读圣贤书,是通智明理,以辅佐天子。只会种田做工的老百姓,读书有什么用?”

“更何况,圣人有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要是所有老百姓都读书明理,我等又该如何治理天下,如何牧民?”

礼部尚书言辞激烈,十分不认同这种做法。

他甚至暗示,封建统治,就应该实行愚民政策,要是让老百姓都变聪明了,就没办法管理。

大殿上许多大臣听完,都站出来赞成礼部尚书的看法。

“殿下,臣也反对!”

“法家先贤有言,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虽有贬低我等儒门之倾向,但也极为有道理。”

“我等少数人读书识字,可以帮助殿下统治四方

,牧民收税。要是百姓都读书识字了,可就不愿意交税,不愿意尊奉皇帝了!”

“殿下万万不可做这种动摇国本的事!”

这番话顿时引来了更多的认同,群臣纷纷附议,极力劝阻皇太孙殿下,不可推广教育。

不少朝官此时都非常焦急,因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统治阶层,根本原因就是知识的垄断。要是人人都读书识字了,他们还怎么高人一等?

并且皇权的至高无上,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百姓的愚昧上的。

只有百姓温顺如羊,愚蠢如兽,才可以安安生生的接受统治,种地交税,供养皇帝和百官。

等百姓们都识字明理了,恐怕第一个要问的,就是凭什么皇帝和百官,要坐在他们头上了。

所以,在群臣看来,朱高煜这么做就是在自掘坟墓。

朱高煜早就料到会有不少人反对,但不知群臣的反应会这么大,简直像是沸腾一样,全部站出来反对。

对此,他也只能尽力解释。

“诸位爱卿,你们理解错了。”

“本殿下的意思,并非要让所有百姓都读圣贤书,人人都成为士大夫,而是让他们认识简单的日常文字,能够读书看报,认识路

牌而已。”

“本殿下要在各地开办的学堂,更类似于天工学院这样的,但比天工学院更低级,更基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