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4. 第三百零六章发明耕种机械
设置

第三百零六章发明耕种机械(1 / 2)


随着东唐府的大开发,百业兴旺,东唐府城也变得越来越繁华。

再也不是当初刚建城时,稀稀落落的景象了。

如今的东唐府,人来人往,大量大明百姓,和穿着大明衣服,梳着发髻,打扮得和大明人一样的土著,在街道上来往穿梭。

第一个接触大明船队的土著部落,甚至早已全部解散,融合了大明文化,住进了东唐府城,成为新的大明人!

而随着各种开发建设越来越兴盛,附近的土著部落,也全部吸收进来。

原本足够的劳动力,又一次捉襟见肘了。

这一日,手下文官满脸忧虑,向朱棣进言。

“殿下,附近已经没有土著部落了,几乎所有的土著人,都融合进了东唐府!”

“若是不找到新了人口来源,恐怕我们对东唐州的开拓,要到此止步了!”

东唐州的土著部落,都是半农耕半游猎,生产水平极低,所以人口密度更低。

甚至可以说人烟荒芜,稀稀落落。

大明将附近的土著部落都融合之后,若不找到新的部落,就只能继续建设已经开发出来的部分,而不可能继续对外开拓了。

如今,劳动力短缺成了极大的问题,老百

姓在东唐想雇佣人,都根本找不到雇工。

虽然老百姓手里获得了大量田地,但是他们能够耕种的范围是相对有限的。

朱棣也一筹莫展,想不出好办法。

“这样啊……”

“我们已经一口吃撑胖子了,更远地方的土著部落,恐怕不好办。”

“总不能让人带着军队,千里迢迢去抓俘虏吧?”

如今离东唐府最近的一个土著部落,已经在数百里之外了。

更远的地方,当然还有无穷无尽的土著人,但他们可是从来都没有接受大明的影响,没有亲眼看见高大雄伟的东唐府城。

想要让他们主动加入,帮大明百姓做工,是不可能的事。

除非用军事暴力手段,征服俘虏,将他们当做奴隶。

大明不是没有这个实力,而是朱棣不想出现一群心怀仇恨,不得不加入大明的人。

这样的人,就算一时屈服,将来也必定成为隐患!

不得已。

朱棣下令,可以通过金钱或者用食物、商品向外面的土著部落,购买人口。

当地很多部落相互之间是存在冲突的,在爆发战争之后,会抓到一些俘虏。

而大明通过一些融入东唐府的土著为桥梁,愿意出钱出物

资,购买这些俘虏,作为农奴来用。

还有一些部落,传承悠久,世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

但土地和猎物是有限的,人口却越生越多,根本养不活。

在过去,他们能够选择的办法,就是让老人在年纪大了,便自己进山,自生自灭。

还有就是让部落分裂,一部分人分成小部落,远走他乡,去寻找其他适合定居的地方。

可如今,他们又有了新的选择,那就是加入东唐府,加入大明!

大明十分愿意接受这些分裂出来的土著部落,因为这里面不仅有大量的人口和劳动力,还有无数年轻适合生育的女性!

只要这些土著人女性,愿意嫁给大明人,都可以获得极为优越的待遇,直接成为东唐府的一份子。

而她们生下具有大明血脉的孩子,也从出生就得到承认,是真正的大明子民。

东唐州的土著人种,本来就和大明相同,所以互相通婚,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不仅互相能够看得上眼,而且随着通婚,双方建立更加稳固的关系,土著人对大明的融入,也更加彻底,更加真心。

随着种种政策的实施,东唐府的人口,再一次迎来暴涨。

这一回,不仅

多了大量土著俘虏奴隶,还诞生了无数新生儿孩童!

这些孩童,将是大明世世代代,立足东唐州的根基。

……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东唐府开拓的地盘,更加广大。

城外的农田,已经不知延伸出去了多少里,大片大片的整齐田亩,看得人赏心悦目。

东唐府也变得无比繁华,人烟稠密。

就连城外很多地方,也出现了自然村落,无数定居点。

就在随着开发进步,再一次要爆发人手危机的时候,机械作坊里忽然传来好消息。

天工学院的人,研发出了新型的耕种和收割器具。实现了规模化的种植和收割,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

朱棣亲自带人,检验这些机械。

当他看着八头牛拉着,一次能够翻耕上十米宽的土地的巨大耕犁,可以自行播种的楼车,还有自动收割的机械时,顿时无比兴奋。

“好好好!”

“你们做的好!”

“天工学院的工匠们,你们立下大功,足以载入史册的大功啊!”

“有了这些机械,我们就能以少量人手,耕种更大的土地,收获无数粮食作物。”

“东唐府一直缺人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用机械

来替代人手,在东唐州这个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