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4. 第二百六十七章粮仓都不够用了
设置

第二百六十七章粮仓都不够用了(1 / 2)


户部集体作证,你可以不信,说是他们同流合污。但皇帝手里的锦衣卫,总得相信吧?

谁都会说谎,唯独锦衣卫,不会对皇帝说谎!

群臣听了这话,顿时面面相觑。

看着龙椅上的朱高煜,又看了看下方得意洋洋的户部尚书,脑子都懵了。

“难道……”

“这是真的?!”

“今年的粮食产量,真的有这么多?”

“可是600亿吨,未免也太夸张了!就是让大明所有百姓放开了吃,也吃不完啊!”

有皇太孙的支持,群臣终于有点相信了,但还是如在梦里一样。

可见600亿吨这个数字的夸张程度。

朱高煜也知道,群臣一时有些难以接受,便继续解释。

“诸位爱卿,其实早在昨天,户部尚书等人自己也不信,还特地复核过好几次!”

“他又亲自来找我禀报,不敢轻易声张。”

“得到本殿下的允许后,卢平才在今日朝会,对诸位通报这个产量的。”

“本殿下的意思,就是让尔等都知道,以后的大明,不会在缺粮食,各种政策计划,也要随之改变!”

有粮食和没粮食,自然大不一样。

比如说赈.灾,以前没粮食,最重要的就是

调运粮食过去,分发到受灾百姓手上。

现在有粮食,甚至每一个百姓家里,即便一整年的收成都没了,也有吃的,朝廷的赈.灾,就要注重救治伤员,防治疫病,灾后重建等工作了。

不仅是赈.灾。

大明的方方面面,都会因为粮食产量的大增,带来巨大的改变。

粮食多价格就贱,该怎么应对?

各地的道路桥梁,水利灌溉等措施,要不要修建?

吃饱以后,商业活动也会繁茂起来,对商人商业该是什么态度?

甚至军事政策,外交政策,都会随之变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高煜就是要让群臣都知道这种改变,好对未来的政务,有所考虑。

果然。

不等群臣想清楚,户部侍郎就主动来事了。

“启奏殿下!”

“因为粮食丰收,各地的粮仓都堆放不下,要重修大修粮仓!”

“根据我户部估算,所需的粮仓数量,大概要提升三至五倍!”

“恳请殿下下令,让工部配合,征调工匠民夫,加紧修建仓库,否则要是粮食被雨水淋湿而霉变,就大事不妙!”

工部尚书刚准备重新凑近卢平,和他详聊粮食的事,此时听到工部侍郎的奏报,不由狠狠

瞪了卢平一眼。

‘好你个卢平!’

‘这就指挥上我工部了!’

户部侍郎的上奏,肯定是有户部尚书卢平同意的。

工部尚书对于这种职责内的事,本来没有抵触之意,但奈何他心里害死不爽。

群臣为没有在乎户部和工部之间的小动作,而是被这个奏报,震惊得一愣一愣。

“粮仓装不下?”

“各地的官仓都是洪武陛下重修过的,坚固宽阔,有专门的人手看护保养。”

“到底是有多少粮食啊,竟然能够爆仓!”

“常平仓呢?难道也装满了?”

官府的粮仓,有好几种。

除了收税的粮仓,还有备战仓,常平仓。

所谓常平仓,就是用来缓和粮价波动,在夏收秋收的时候,粮价最低,主动从市面上购进大量粮食。

等冬天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或是遇到什么灾祸,再大规模将陈粮放出来。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常平仓的设计,就是大量储存粮食。

要是所有的官仓都堆满了,常平仓的作用也就废了。

“满了满了!”

“别说常平仓了,就连很多百姓家里的私仓,都已经堆得装不下!”

“不少百姓,真的是枕着粮食睡觉——他们宁愿

自己没地方睡,也不肯让粮食暴露在外面受损发霉!”

户部侍郎无比自豪,说着从督粮官口中听来的趣事。

之前,户部尚书派人下去核查,生怕是方住的情况,还在麦子堆上睡了一宿。

他回来后,将这件事作为新奇见闻和粮食丰收的证明,说给户部同僚听,也才有了这次修建粮仓的建议。

“睡在粮食堆里!”

“这这这……百姓们怕是做梦,也要笑醒吧!”

群臣终于对今年大丰收的场景,有所想象,也理解了600亿吨粮食,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

“殿下!”

“尽管粮食大丰收,甚至变得不值钱,但也绝对不容浪费!”

“还请殿下下旨,加紧修炼粮仓!臣等工部官员,绝对不辞辛劳,尽快将粮仓建好!”

工部尚书赶紧上前,主动请命。

朱高煜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当即点头答应。

“准了!”

“着工部上下,发动全国的工匠,加紧修建粮仓,直接将原本的储量,扩大十倍!”

朱高煜不动手则已,一动手就十分惊人。

工部尚书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