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4. 第一三二章
设置

第一三二章(2 / 4)


是自己的问题。

究竟是自己没读过书,所以才不懂这些文化的东西。他们唏嘘了半天,说: “若是能画成那官府新出的兔夫子就好了。”

但是,找不到人愿意为他们画啊……

胡广听到这里,终于笑了: “这不是巧了?若是你们不嫌弃,便由我来勉力一试吧!等我画完,明日里头再和你们一起进城,把这东西递到你们说的那官府中去。这样,到时若还有什么要填要写的,我也可以帮你们一并弄了。"

两夫妻愿望达成,一时大喜,忙忙加了两根蜡烛,叫屋内更亮堂一些,再翻箱倒柜找出之前买的纸来,放在胡广面前,将自己的养蚕窍门,连比带划,和盘托出,并拿出了那蚕宝宝,一并展示给胡广看。

胡广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听得认真,写得画得也认真。

同时,他还不忘说: “既是专给女子的奖励,也得把你妻子的名字写上去才好,一如那戴思恭的奖牌,上面也会刻获奖者的名字。"

妻子道: “我叫王氏。”

胡广问的是名字,但年轻的妻子却娴熟地只说了姓氏。确实,那闺名如何可以随便说来?

胡广轻轻拍拍脑袋,也不知自己怎么就突然失误了。

不过王氏,是很大的姓呢,若是这马皇后奖,也时时办下去,未来会有好多好多王氏吧?倒是要如何确认此王氏是彼王氏?这样一闪念过,胡广又问了妻子的籍贯。

而后,将那籍贯,详细地写在了“王氏”之前。这样,虽复杂,但也清晰多了。

窗外那噼里啪啦的风雨,也在这不知不觉的时间流逝中,逐渐轻微下去。至于那未知去向的金幼孜……

和那风雨一样,在胡广的大脑中渐渐淡去。偶有一个念头闪过,便是:

算了,便让金幼孜流浪一番吧!虽说幼孜兄的行李在自己这里,但也不妨碍,毕竟出门在外,钱钞路引等重要东西,肯定是随身携带着。

大不了,他最后转道去南京,在那边和金幼孜碰面。——幼孜兄,总不至于找不到南京的路吧?

自将那“马皇后御制纺织机”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后,老朱便时时日日,对那各地有关纺织机的反馈翘首以盼。

盼望着、盼望着,那消息,确实逐步传递到了南京来。

"苏浙地区反馈,织机需要再行改造,他们当地的花样此织机不能胜任……"

“西北地区对新改造的毛纺技术好评连连,但当地军屯迁徙的时候并未带着女眷,当地只有男性织布,他们觉得种田比织布更重要……"

“河南地区对此织机好评连连,并打个奏报问南京:未来可否改变上贡布匹,不再纺织那精工细锻,而改为粗实棉布?"

老朱本来是满脸带笑的,但越看,越觉得,似乎和自己的想象有一点点出入。

好不容易,他找到了个对此织机好评连连的河南地区,赶紧问:

"那河南地区对咱的皇后是怎么看的?有没有觉得,获得了咱皇后的恩德?"

"锦衣卫风闻奏报,当地百姓提起‘马皇后纺织机’不多,但是频频提起‘娘娘奖’……"老朱都愣了下。

娘娘奖是什么?

好在他一转念,就转过了弯来: “那专利百姓不太懂,于是,便自行取了个一听便明白的‘娘娘奖’, ‘娘娘奖’这名字虽好吧,但……"

他老觉得若是没有了‘马皇后’这个名儿,心里便空落落的。不过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

"有没有人为咱夫人立祠?"

"锦衣卫风闻奏报:没有。"

老朱:

"锦衣卫:当地百姓似乎觉得,陛下过段时间,定会在当地造如城隍庙一般的织女庙。"

老朱: "……"

我要造,我早就能造了。而且,干嘛要造得离我那么远?

"就算没有实际行动,"老朱勉强说, "他们有没有请愿的意思……"

“锦衣卫:没有。但大部分人认为,娘娘奖会有和戴思恭奖一样厚

的铜牌;中部分人认为,马娘娘的名头比戴思恭大,所以它是银奖;少部分认为,娘娘奖会封个诰命,因为皇后就是封诰命的,虽然皇后去世了,但是皇帝可以代行皇后职;极少部分人认为,等那织女庙建好了,得奖的人,也会进去和娘娘一起享受香火。"

老朱: "???"

那铜牌也就算了。那后面的事情,他都不敢想得这么美!正当老朱闷闷不乐的时候,朱棣拿着一个小册子,走了进来。这朱棣啊,近日里,是越发的龙精虎猛了。

只听他眉飞色舞说: “爹,你看我拿了什么来,是个底下送上来的参选娘娘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