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宫廷悠游岁月
  4. 第 135 章 宫廷岁月135
设置

第 135 章 宫廷岁月135(2 / 4)


这次去洛阳,就连太后也要一起去,说是上阳宫的风水更养人,太后身体不好,正该去洛阳养一养。左右这会儿天气暖和,太后的身体情况较好,也没有不好挪动的问题。

只是这样的话,宫中就有群龙无首的问题了。宫中的运转固然可以靠女官们,但女官始终是‘事务官’,真要镇住宫廷,恐怕不行——这种情况下,在留下的后妃中托付一二,就很有必要了。

至于托付谁管理帝后离开后的宫廷,最大的考量因素,应该就是位份了。不然的话,叫低位份的宫妃去管理高位份的宫妃,那不是笑话么?

素娥知道上官琼在暗示什么,无非是冯贤妃想要增加在后宫的影响力,而后宫多数人离开的时候是个好机会。有些事只要插手了,之后就会延续某种惯性,更不说在关键岗位安排自己人这种操作了...相较于这些,

跟不跟去上阳宫倒不重要了。反正冯贤妃自己也清楚,跟去上阳宫她也不可能‘争宠’。

另外,姚贵妃和皇后的关系也是一个很值得品味的点。张皇后很明显看出了冯贤妃的打算,而她也是最有动力阻止冯贤妃完成这番设计的人,所以她打出的牌就是姚贵妃。只要将姚贵妃留下,冯贤妃就不可能独掌后宫——且不说两人都是妃位,就说贵妃也是相比其他三妃,隐隐高出半层的。

所以,只要姚贵妃留下来,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冯贤妃和姚贵妃商量着处理宫里事务,这和一个人乾坤独断,可完全是不一样的效果。

更何况,这样‘最好的结果’基本也没可能实现,张皇后既然留下了姚贵妃,就不会在分配权力时不做设置。到时候只要轻飘飘说一句,‘若事有不决,听贵妃做主’,冯贤妃甚至要从一个决策者,降级为建议者!

张皇后之所以能打出姚贵妃这张牌,二人必定是有一些默契在的。而在过去,大家可没听说过张皇后与姚贵妃有交情!两人曾经的关系甚至很糟糕,毕竟张皇后刚当皇后时,姚贵妃就是后宫最得宠的妃子,宠爱隆重、身为贵妃,各方面来说对她这个皇后的威胁都很大呢!

看起来,是最近才有的交情...果然,这宫中交情大多看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个时候大家都一致忽略了最早被留下,确定不去洛阳的曹淑妃...没有儿子,也没有宠爱的高位妃子,就算有体面,大抵也是空壳子体面——倒也不是说,无宠的高位妃嫔日子都不好过,只不过曹淑妃的情况还要更特殊一些。所谓‘登高跌重’,她曾经登得太高了,所以眼下跌下来,摔的更狠,大家也更乐于看她的笑话。

“这些事也罢了...左右到时候咱们都去洛阳了,宫里的事自有宫里人操心。”素娥最终总结道:“至于咱们回宫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到时候再说罢,那又是小一年以后的事儿了。”

西京洛阳虽然离京师相对近,但难得去一次,所以也没有去了匆匆而回的,这一去估计短则大半年,多则就一年多了。

“说不得一年后,宫里又有别的变故,这些也就不重要了...宫里的事儿就是这样的,变化快的很。”

别看当下张皇后和冯贤妃之间争的挺厉害的,一个靠皇后身份,另一个靠儿子,在宫廷的很多事上都是竞争者。但仅仅在不久之前,张皇后还更头疼曹淑妃呢!很多事就是这样的,计划赶不上变化。

等到素娥她们快离开宫廷,去往洛阳时,对于离开后宫廷事务的一些安排也下来了——最终的确是姚贵妃和冯贤妃宫廷‘共同理事’,但总的权力分配还要更复杂一些,最表面的,能参与管理后宫的人不只有姚贵妃、冯贤妃两个。

按照张皇后的原话,是姚贵妃、冯贤妃主理,曹淑妃、吕淑容、陈充媛、葛修仪四人协理,有什么事都商量着来。若有不决,以姚贵妃、冯贤妃为主,而如果姚贵妃、冯贤妃有不同意见,则要听从姚贵妃的。

起来嫔位上吕淑容、陈充媛、葛修仪,再加上另外一个也没机会一起去洛阳的张昭仪,都有两个共同特征。其一当下都不怎么得宠,其二则是都没活着的孩子——吕淑容是先皇后当初的养女,靠着对先皇后的感念,以及一直以来的老实本分,坐到了嫔位。但没孩子,宠爱也是没有的。

有孩子的,除非是冯贤妃这种主动不去的,都是跟了去的。因为郭敞关心孩子(至少以这个时代来说,他算是比较关心孩子生活细节的),想要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而且也能去上阳宫好生养养。

离宫嘛,多少有些‘疗养’性质。

另外‘无宠’的话,陈充媛是郭敞祖母,也就是先太后身边的宫女,是郭敞做太子时就安排到身边伺候针线的。

因着是太后祖母的人,来的又早,格外有体面。再加上一颗心全在郭敞身上(拼命给郭敞做女红刷存在感的方式固然笨拙,但十几年如一日这般,也应了一个‘痴’,叫人感动。只可惜感动能换来位份上的提拔,却不能叫郭敞想去宠她),叫郭敞颇为感动,无子无宠也坐到了嫔位上。

葛修仪当初其实是被礼聘入宫的,起点不低,比很多东宫老人还强。因着父亲是大儒,家学渊源,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