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小知县
  4. 第115章 第 115 章
设置

第115章 第 115 章(1 / 3)


纪炀觉得时间快,其他人也这么觉得。

但到了今年,情况又有点不同。

当初纪炀在潞州当知县的时候,任期还没到,潞州城各处官员已经在“预定”纪炀的位置。

没想到争来争去,汴京那边一封诏书让他回京城。

如今纪炀做知府,过了今年,此地的三年任期也满了。

跟上回一样,明明时间还没到,各处已经在想纪炀的去处。

不少百姓也知道这件事,心里更是不安。

这才多久啊,难道他们知府大人就要离开了?

问到纪炀的时候,纪炀也无奈,这才年初,还有一年的时间,现在考虑实在太早了。

至少城墙不修完,他也不会离开。

汴京那边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古博城的建设,肯定要在他离开之前完成,不是不相信接任的人。

而是除了纪炀,没有人敢让皇上帮忙抵抗宗室要关市税的压力,除了他,也没人敢越过宗室,直接把百万两关市税全都投到城墙上。

所以这事,非他不可。

换个角度想,不管再来的知府是谁,也不可能让下面知县们那样听话,几乎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动作还十分迅速,当地百姓更配合。

不过等城墙修好,那就不好说了。

如今灌江府局势已稳,屯兵也很顺利,潞州,凉西州,灌江府三地商路也已经畅通无阻。

除开城墙之外,其实汴京那边确实想让纪炀回去。

算下来,他也是外放八年之久的官员,资历够,能力够,回汴京是板上钉钉的事。

跟纪炀猜测差不多,汴京确实有想让纪炀回去的意思。

像知府这样的官员调动,自然是吏部负责,皇上审批,按照正常流程走就行。

但纪炀这个知府就不正常,一般来说,留任两次比较正常,然后再去调动,但纪炀是谁?

一年都干人家三年的活,满打满算他在灌江府也还不到五年时间,但灌江府什么样子,汴京官员还不清楚?

不清楚的时候想想过年时候吃的灌江羊肉,全靠着纪炀打出来的名声,发展出来的规模。

听说他都想联合关外部落,让他们定期提供优质羊肉,好卖给全国来的商贩,省得供不应求。

其他货物更不用说,很多东西汴京都买不到,谁让太好,路途又太远。

所以汴京各部也算数着纪炀任期时间,准备扒拉一下,看能不能扒拉到自己手底下。

天底下有才干的人不少,但像纪炀这般有才干的,那就不多见了。

就连户部,纪炀他爹妾室她哥作为户部左侍郎,对这事也没办法。

这关系绕得十分复杂。

说到底就是想挣爵位。

那户部尚书也知道这两家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你们有矛盾,关我什么事,如果能纪炀调到户部,那什么左侍郎,他不认识。

连户部尚书都如此,其他各部自不用说。

最淡定的反而是兵部。

他们深知兵部话语权不高,想着反正纪炀是自己人,他到不到兵部,那都是他们一派的,竟然是唯一一个吃瓜看戏的部门。

其他各部都很有想法。

不过他们没有直接去给纪炀写信,大家还是要点脸面的,转而去找他岳丈林家。

林大学士听着大家胡吹,明显想让纪炀去他们各部。

哪个部门都有理由啊。

林大学士却摆手道:“还是看皇上的意思,我们身为臣子听命即可。”

等会,还有皇上那边呢。

谁知道皇上怎么能想的。

纪炀在灌江府还稳得住,可汴京已经为他去哪在暗暗商议。

纪炀这会在灌江府处理的事情,是他年前就知道的,徐铭当时也说过。

那就是徐铭要调走。

这事已经确定,只要三月份新知县一来,那徐铭就会离开。

离开虽说不光彩,可到底让他松口气。

不过想到纪炀也是要离开的。

只是两人的离开方式太过不同。

徐铭要走,身边梁王的人则回汴京。

只有一个中途投靠了纪炀的小吏蔡源留下,直接被纪炀从今安县调到灌江府衙做事。

这一调,跟飞升没区别。

那有什么办法,谁让他当初在盐矿的时候出了大力。

蔡源听到调令的时候,当天便收拾包裹过来,明显非常兴奋,他是个十分能抓准时机的人。

那是来到灌江府,接触了徐铭,又接触了纪炀。

到底投靠谁,他几乎立刻就有了判断。

而且选择纪炀,背叛宗室,跟豪赌没区别。

输了肯定人都没了。

纪炀似笑非笑看他,随口道:“谁又知道,以后你又会投靠谁。”

蔡源立刻跪下磕头:“上次盐矿的事,小的已经狠狠得罪了宗室,不忠心跟您,以后死无葬身之地啊。”

这倒是实话,纪炀也知如此,此时点他,不过是让他警醒点,不要有其他想法。

蔡源见此,知道自己已经算知府的人,终于放下心。

他选择纪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