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小知县
  4. 第105章 第 105 章
设置

第105章 第 105 章(1 / 4)


信件寄出,学政那边也安生不少,估计憋着坏主意,而且灌江府确实被纪炀掌控,他们也不好生事。

只能按照纪炀的要求,尽量让下面官学尽力招生。

所谓的今年计划也算写了出来。

纪炀知道他们的目的,也懒得再去管,在他眼里,学政这人迟早要被换下,并不搭理。

他搭理的时候,还算能处,不搭理的时候,基本已经弃用了。

再说,这些人能做成个什么事。

如今春耕县试,才是首要任务。

特别是给各地百姓准备种子,提前购买耕牛农具,才是重中之重。

下面人见到知府的行事作风,自然有样学样,而且各地查抄的钱财不少,其实各地衙门还算宽裕。

所以给百姓们补贴种子很是大方。

上行下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灌江府百姓无不挂念知府大人的好。

今年的春耕,明显不一样,种田是给别人种的,今年种田是给自己种的。

加上知府大人许诺的税收,大家干劲十足。

更有知府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化肥,都是只收了成本价,这些虽然都是琐碎小事,但正是琐碎小事才构成百姓们的幸福感。

溪流汇聚成江河,约莫就是这样。

林婉芸处理左县的事情,原先招来一些非议,但出头的学政已经被按回去,其他人自然不敢有意见。

灌江府各地都很顺畅,经过一个冬天休整,已经有了模样。

与此同时,纪炀跟那学政寄出的书信也已经到了汴京。

两封信自然到了不同的去处。

纪炀那个直接到了好友晁盛辉手中。

晁盛辉收到纪炀的信并不稀奇,他们虽然相隔甚远,但一两个月都会有问候。

之前还给井旭写信,让他们帮忙弄个玻璃出来。

那东西弄到井旭他们头疼,好容易找了个琉璃厂,也做不出那样透亮的玻璃出来,只好又去江南找门路。

纪炀家的王伯也在帮忙,甚至找了种特殊的砂子,说是做出的玻璃更好,然后形状还有要求。

不过纪炀让他们做的东西,大家一向热衷。

但晁盛辉家中到底只是禁军,对此事帮忙极少,颜海青家里是吏部,也帮扶不算多。

两人还在苦恼呢,晁盛辉先收到信。

等看完信件内容,晁盛辉直接跳了起来,别看他平时沉默,但能跟纨绔们玩到一起的,自然有点“馊主意”。

他家媳妇儿映月郡主,每每都说他一肚子黑水。

信里还说,可以带着映月郡主一起办这报纸,只要不透露出去是他们做的就好。

这么好玩的事,映月当然会参加。

晁盛辉再次扫视一遍这封信。

啧啧几声。

汴京这下,又要热闹了。

可办这事,怎么能不找颜海青跟井旭?

当天晚上汴京酒楼,映月郡主兴奋道:“宗室的八卦?那太多了。”

“你们知道敬国公家那个十一儿子吗?他最近纳了自己大哥的妾室的妹妹的女儿。

“虽说没什么血缘关系,可是啧啧啧。”

晁盛辉三人认真盘了下这层关系。

纷纷发出震惊。

厉害啊。

有这种“趣闻”当“花边”,就不愁报纸卖得不好。

内容跟噱头都有了。

那就要找个“代理人”了。

几天之后,一个屡次中不了第的举人,四处在搜罗骂纪炀的文章。

说是要把这个买官的人欺世盗名之徒真面目给揭露出来。

消息一出,那几个当了“先锋”的笔者自然直接把文章送去,润笔费都不要。

这事自然还要从灌江府来的两封书信说起。

其中一封到了晁盛辉手中。

另一份则到了御史台里王大人手中,经过王大人又到了国子监主簿手里。

主簿虽然不喜纪炀的行事,倒也没说什么。

纪炀如今圣眷正浓,还收回故土,他能怎么说,他只有让国子监几个弟子看了。

这些弟子们立刻义愤填膺。

当了“先锋”,写几篇言辞犀利的文章,在国子监跟御史台里传阅,又或者拿到茶馆朗读。

可惜纪炀是收复故土的人!

收复故土!

茶馆的百姓们根本不听。

你要是能收复故土,要是能给我们这些老百姓分土地,那你也可以买官,你也可以自傲!

所以这些文章只是在文官的内部流传,还没能传开。

毕竟是“先锋”,都在大家预料之内,不过再大的圣人,也经不住持续不断的抹黑。

以后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笔墨。

心里虽然这么想,可先锋们还是觉得不满,本以为自己一篇文章惊天动地,没想到连个涟漪也没出。

看来只有继续输出了。

总有一天,百姓们会发现“纪炀”的真面目。

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个落地,当不了官的书生,说要收集斥责纪炀的文章,让更多人知道?

好事啊!

反正他们印了那么多份,只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