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小知县
  4. 第40章 第 40 章
设置

第40章 第 40 章(1 / 4)


“扶江县新修水渠有两处,人力用的是每年规定劳役,银钱支用的是府衙账目。不曾让两村百姓多出一毫。”

“因葫芦作坊所种的大片葫芦田,其实并未报在开荒数目里,其实应当算上,这也是不小的功绩。”

“那边也修了水利,不过是由当地里长跟村人们搭建,十分简易,但为了让葫芦长得更好,所以各家都有帮忙。此处也并未上报。”

“凌家湖化肥作坊确有此事,村里通力合作,如今除开应得银钱,还会格外优待村中妇孺老人。”

“赚的银钱一年过千两,扶江县衙门只收山泽税,其他银钱全都用来修路,剩下的银钱则给村里修缮房屋,纪知县并未沾染分毫。”

“至今扶江县百姓使用化肥,还是由县衙垫付,之后用人力或者钱粮来还,都不曾有利息。这个银钱纪知县也不过手。”

“玉家湖到常华县的官道,纪知县也没出过钱,也没要过银子。”

“今年扶江县一共新添三十多头耕牛,上百农具。粮食增产确有其事,如今田地里的白菜都比其他地方长得好。”

“各村百姓无不夸赞纪知县,还说他待人温和。”

“我这边倒是有一点埋怨。”

派去探查消息的小吏这话一说,潞州城来的官员全都看向他。

方才听了那么多夸赞,总觉得不真实,终于要有点埋怨了?

众人立刻打起精神。

“好像是因为这次冬日授课的事,县衙只招收两百人,许多人都没报上名。”

???

这算埋怨?

确实算埋怨,但岂不更证实了,他们所看到的冬日授课,并非糊弄事。

而是巡查开始前就已经在做。

至于安置房屋不好的人户找地方过冬,修缮破损房屋,再救济家中有婴儿有老人的人户。

锄强扶弱,尊老爱幼。

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没问题。

在扶江县五天时间,越了解越觉得纪炀无可挑剔。

就算是他们过来做这知县,也未必能有纪炀做得好。

不是未必,是肯定。

这一件件的,他们当知县的时候,也做不到啊。

听闻他今年冬祭,还打算带着扶江县种田极好的几户人家,去墨子山祭拜兵士。

连祭祀这种事都顾虑周全,好像没什么不好的。

祭拜兵士,更是让人心生敬仰。

至于厚着脸皮,没事就要提官学,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若每个知县都能做到如此这般,要个官学又算什么。

陛下知道了,都要赏赐他的。

众人一时沉默,常平使跟布政使两人让其他人退下。

情况他们大概清楚,接下来便是商议此次巡查怎么评定的事。

对比前两个县城,那两个只能说没有什么大错,但也没什么功绩。

来到扶江县,却是格外不同的景象。

他们所闻所看,全都让人震惊,许多东西纪炀甚至没写到公文里。

别人的公文多数会夸大一番。

纪炀这边反而要压一压,否则显得不太真实。

天下间唯独他了。

这会让其他人离开,他们两人要好好商议。

这一行人当中,只有他们两个知道纪炀的家世,更因如此,所以心里的震撼要比旁人多得多。

布政使率先开口:“纪炀此时不简单。”

“都说富贵人家的子弟更娇气些,他怎么不同?”常平使一时疑惑。

布政使却道:“他母亲早亡,母亲家族也早没了。他父亲伯爵老爷侧室强悍,母家又得力。”

“如此的处境,他像个外人。”

“也难免会以后这样的性子。”

“估计离开汴京,这才有机会施展拳脚。”常平使叹气,又看向同僚。

他这位同僚家族都在汴京,虽是自己副手,但他依旧客气。

“不偏帮任何一方,把此事原原本本呈上去可好?反正潞州离汴京这样远,那边的手也伸不到这里。”布政使虽是询问,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不管汴京到底如何,跟他们这个偏远小州没什么干系。

他们也不忍让这个良才埋没,更不会用这件事去讨伯爵府的好。

一个权势日渐没落的伯爵府,是比不上有如此身份,又如此强干的能才。

说不得,以后还要靠纪炀帮扶。

两人对视一笑,对扶江县的事情已经做下决断。

同样还在做决断的,还有外面的两个书生模样打扮之人。

他们两人站在扶江县新修官学门前,

官学主体大致完工,里面的桌椅书柜还未安置,所以大门也没关,扶江县民风淳朴,门关不关都行。

个子稍高那个浑身透着不满,抱怨道:“这就是扶江县?知州大人还想把我们调到这里来教学?”

稍矮那个则拍拍新修的官学:“你看,这官学不是修得还不错,虽说房屋少了些,但用料都不错。”

“之前知州大人还说,他们官学还没修,可能要到年后动工,如今看看他们早就有准备了。”

“你愿意来这里?没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