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麒麟儿
  4. 229、第 229 章
设置

229、第 229 章(2 / 3)


些跃跃欲试,想要学有所用,开始做些实事。另一边,他又想继续呆在许盈身边,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把该学的东西学到了。事实上,在老师身边呆的越久,他就越有一种感觉。

感觉老师看到的世界和他是不一样的,而他终其一生也不太可能和老师看到一样的世界,只能无限靠近。

“老师...”蔡弘毅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而起。别的师生这种时候可能还会说些客气话,学生痛哭一番,或真或假表达自己的不舍、不愿。但蔡弘毅和许盈从来都是不做假的,这个时候也不可能临时作态。

“我还是想跟随老师学到更多...”蔡弘毅最后也只能这样说。

许盈却摇了摇头:“你已经可以离开去做自己的事了,哪里来的老师能教学生一辈子?”

他播下种子,自然希望这些种子能够在不同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然后多多少少改变这个世界,往好的方向——现在,蔡弘毅只是第一个而已,今后会越来越多。

蔡弘毅想到了很多,甚至想到了孔子和他的门徒...圣人门下多贤人,这些人也陆陆续续离开了孔子,有了自己的前途。这些人也不是学到了圣人所有才离开的,只是确定自己学到了足够的东西,可以去改变一些东西、实现自己的抱负,然后就去了。

他扪心自问,自己想要去做什么吗?

是想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或许在最初父亲为他取名、寄予某种期待的时候,他的性格、理想就冥冥之中注定了!他不是那种能裹足不前,一辈子只是求知的纯粹学者。他是‘士’,‘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学以居位曰士’;‘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蔡弘毅是许盈见过的,最典型的儒生,这里的‘典型’指的是春秋战国至于西汉的那种典型,之后的儒生其实多多少少都把儒家道理学歪了。有担当,敢作为,性格刚烈,以天下为己任,完美贯彻着天下为己任!

许盈一点儿也不怀疑,蔡弘毅从他这里离开,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

许盈见蔡弘毅沉默不语,笑了笑继续道:“今日就为成仁你上最后一课。”

虽然以后蔡弘毅依旧可以向许盈请教问题,但那个时候一切又不同了。

“《论语》是我等儒生发蒙后第一书,都是倒背如流的...今日旧事重提,只说《论语》中两节,一节是《述而》‘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起如予何?’,另一节是《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许盈没有实现打招呼,自顾自开始了最后一课。

不只是蔡弘毅这个听最后一课的,就是卫琥和乐叔乔都面色严肃起来...这不是他们的最后一课,但他们也知道这一课必然不会简单!他们能学到多少是多少!

“为何以这两节为最后一课?”许盈问了一句,但没有等蔡弘毅回答,而是自顾自地道:“只因我打算用这两节圣人前言赠你——桓魋欲加害孔子,孔子说,德行在我,桓魋这样的人又能怎样?而孔子在匡地被围困,却一点儿也不慌张,而是镇定自若说,文王已死,大道在我!如果上天注定要毁灭大道,我就不该得到大道,如果上天要大道存续,那匡人又能把我怎样呢?”

“真正的儒生,必然真正相信,天下在我,非我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真正的儒生就是这样霸气的,事实上直到西汉末年,儒生们都还有着这样的政治理想。所以才有王莽上台...王莽上台是

得到了儒生支持的,儒生支持他,还真不是图什么从龙之功,而是为了完成儒家的终极理想,致君尧舜、恢复上古先王之治。

他们觉得王莽是‘贤人’,所以仿效上古先王禅让制传承皇位,而不是家天下父死子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王莽上位没毛病!

但考虑到那时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王莽其实是个‘影帝’的事实,只能说,他们是真敢想,也是真敢做!

做的事情‘不合时宜’是真的,可是其中的气魄之大也是真的!

只可惜,王莽下台,东汉建立,理想主义一如既往地输给了现实主义,之后的儒生再难恢复现代气象。只能在一代又一代的媾和中,吸纳越来越多的别的内涵、增加越来越多的扩充解释,终于到了孔子也认不出来的地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成仁,这就是长辈对你的期许。”许盈觉得蔡弘毅的长辈对他也是有着相当的了解的,这才能取这样的字。说着,许盈的声音低了一些:“无论将来走到何等境地,都不要忘记身为儒家士人,这份‘天下在我,舍我其谁’的气魄与责任!”

“我少时与自然、天祥他们一起读书,这是你们都知道的,那时我曾赠他们一些话,如今也可以说给你听...我们生来是要改变这世间的,而不要被这世间万物改变!再回首,活成自己曾经最厌恶的样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11-1012:58:51~2020-11-1118:33: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