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麒麟儿
  4. 228、第 228 章
设置

228、第 228 章(2 / 2)


多了去了!而到了任职的地方也不见得安全!那些地方天高皇帝远的,一个县令如果与地方稍微有点儿冲突,真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又有一些地方的县令,是实打实的肥差!

三吴地方人口多、良田多,地面上住着许多大家族。这种地方的县令难当,但又多的是人赶着当,就是肥差的典型。

这种情况下,主动去谋三吴地方的县令,不奇怪...奇怪的是,谋这县令之职的人是许盈!

请浊官大多是中央官职的划分,地方官一般是没有清浊的,但无论如何‘县令’还是太‘卑下’了,不符合许盈的身份。

“不过是想避开建邺、朝局上许多事而已,去地方任县令倒是很好。”许盈简单解释了一下...其实事情也很简单,许盈不在乎官职是不是太低,也不在意未来的成长空间,避开是非才是关键!

这种情况下真没有当县令更好的了——不用管建邺发生了什么,在地方也没有真正意义上主官(上司和主官是不同的),不至于因为主官之事身不由己地卷进去。

自由,且能造福一方,很不坏了!

至于县令在其他人眼里‘不够格’的问题,许盈却是摇了摇头:“这又不算什么了,朝廷所谓‘请浊官’从何而来?自然与我心知肚明,不比囿于成见。”

请浊官一开始是因为有的官事少钱多上限高,有的官却是位卑事多又没什么成长空间。前者自然有势族子弟抢着去当,后者只能沦为寒门子弟的选择。时间长了,那些长期由势族子弟把持的官位就成了清官,其他则为浊官。

但这种由历史惯例形成的概念中总有例外,一些官职不那么讨喜,但因为有名门子弟履职,后人效仿,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清官。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自身条件不够好的人,才会格外注意‘请浊官’的差别。至

于本身够出挑的,他们不用去争‘热门’,他们在的地方就是热门!

不会因为许盈去做县令,大家就觉得他家世、才能、名望等等,有哪里不好,更不会有人背后因此耻笑。事实上恰好相反,他去做县令,大家还要赞他有实干精神,是个务实之人。

一件事本来就可以有多种解释,有的解释甚至可能南辕北辙、完全相反!只要找对角度,拿出来说时,大家都会觉得很有道理,不然辩论赛上也不会有正反双方的唇枪舌战了!

许盈这样的势族子弟、年轻人的意见领袖,没有在朝中找个清贵官儿,反而是去到地方做县令,这是什么?这就是深入基层、不怕吃苦,有实干精神——好清纯、好不做作,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完全不同啊!

之前夏天里流行穿半旧不新的葛布、苎麻衣裳就是一个例子...很多时候,特别是这个时代,大家其实不在意你做了什么,关键问题反而是你是谁。只要不是能够盖棺定论的事,有的人做就是会有一片掌声,而换一个人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许盈即将出仕,而且出仕的地方是长城县,他要去地方做县令的消息传开,大家众口一词都是赞他的。

我辈楷模、质朴务实、不恋繁华、不贪权势等等形容都堆到了许盈身上——说实在的,此时能够舍下家中闲适和建邺繁华的贵族子弟确实不多,许盈放弃其他‘更好的选择’,去地方当县令,确实让一些人真心赞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