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麒麟儿
  4. 111、第 111 章
设置

111、第 111 章(1 / 3)


虽然平常表现的宅心仁厚、优柔寡断,但在关键时刻,羊良是一个非常能决断的人!很快,他就同意了袁继的计划。

不过,下这个决定只是第一步而已,甚至不是最关键的一步。

别看提出这个计划的袁继在汝南王面前表现的胸有成竹,实际上他自己和羊良都很清楚,这件事里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多着呢!如果不是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也等不到他们想到南渡的主意了,自然有别的大周宗室先行一步。

首先,汝南王不能以亲王的身份南渡...亲王身份很尊贵,但其实并不很值钱,此时南北都有大周亲王呢!他用这个身份南渡,最多就是在南方做一条丧家之犬而已!

所以首要就是汝南王称帝!

但自己称帝,没人响应是没用的,此时又不是没有宗室称帝!但大家都不拿这当回事的!想要受到认可,首先要拿回洛阳吧?

汝南王不可能去攻打洛阳,但袁继为他准备了另一条路——非常巧,或者说,这是处心积虑的结果...他的人在洛阳周边找到了逃出来的小皇帝。

小皇帝和国玺都拿到了...接下来的操作就容易多了。

小皇帝年幼,而如今正值国家风雨飘摇之时,国赖长君,愿意禅位于皇叔汝南王...完美!

汝南袁氏本来就是一等一的世家大族,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也不过泰山羊氏(其实就是皇室)、弘农杨氏、颍川荀氏、太原王氏等几家,汝南许氏是要比他们第一层的势族。

此时由袁继来发起拥立羊氏子弟羊良之事,造势要容易很多。

但即使是这样,能来拥立羊良并南渡的依旧不多,特别是一、二等势族很少。对于那些一二等势族来说,即使是北地乱成一锅粥,他们其实也是有相当的余裕的。此时生活在汉赵统治下的北方大族也有不少,但人家还不是依旧超然?

汉赵是真心觉得他们有才也好,只是为了收拢人心也罢,都没有怎么削弱这些大族,朝堂上也很乐于引进这些家族的子弟做官。

既然是这样,北方打成什么样,他们又担心什么呢?反正等到决出胜利者了,他们再出山就好了。

再者说了,他们这样的势族,其实和豪

强一样,也是根植于地方的!比豪强好一些的地方是,豪强离开地方就会死,而他们,离开地方就‘只是’半死不活。

真要是南渡了,自家占有的庄园就没有了,经营的如同私人王国的郡县自然也没有了,为自家制造财富,可以不断压榨的郡县百姓还是没有了!到时,可比留在北方面对战火要困难的多!

而一些一二等势族哪怕情况不太好,眼下北方大乱斗甚至都波及到他们了(刀剑无眼,他们虽然地位超然,但在战火纷飞时,也不可能没有影响),貌似可能加入袁继他们。最后答案也是否定的,这些势族自忖地位高,愿意南下已经是做出很大牺牲了,怎么可能愿意屈居于人下!

汝南袁氏本来就是一等一的势族,在羊良身边又是第一辅佐,再加上南渡的计划也是他提出的。想也知道,南渡之后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他人纵使有拥立之功,也得等而下之。

去南方是要冒着极大风险的,然而纵使如此也得不到与风险相匹配的回报,那为什么还要如此冒险?

大家都不傻!

袁继架子搭的再大,也只能在自家影响最大的汝颍地区拉人...自古汝颍多奇士,乱世之中,名动一时的人物层出不穷,势族自然也就多了起来。膏粱华腴甚多,这样一搞,声势也还勉强。

如此一来,剩下的最大问题就是南方豪强的态度了。

由袁继为首的一干势族拥立的汝南王羊良,军队力量的缺乏始终是明摆着的,也因此,对待南方的地头蛇,他们无法硬来。南方豪强们常年不怎么受北方中央朝廷的影响,最多就是交点‘保护费’而已,其余时候怎么折腾都行!在地方的自主性比北方的势族和豪强大的多!

维持这种状态他不香吗?

真要让汝南王在南方站稳脚跟,甚至建立起南渡小朝廷,那就是另一种局面了!到时候南方的豪强全都得在头上戴上紧箍咒!

请神容易送神难,到时候朝廷得从南方抽更多血...如果立志北上收复山河,还不是要南方出钱出力出人?

如果说,这还勉强可以接受,毕竟有所失必有所得,且不说未来北上收复河山,都能混个从龙之功。就算没有那样的好事

,好歹南方也能摆脱一直以来的附庸地位,一举逆转北方,成为正统...北方基本已经确定是要为胡虏所占了!

不管怎么说,大家还是更愿意承认一个汉人朝廷为正朔的。

这不只是一个名头的问题,还能让原本只是在南方有影响力的大家族受益...从此获得与北方一等一势族平起平坐的底气,摆在面前的就是丰厚的政治资源!

真正让南方豪强犹疑的是袁继为首的这些北方势族!

他们到时候随着汝南王南下,肯定要在南方圈地占人,不然怎么维持大势族的样子?这无疑会极大损害南方豪强的利益。

说到底,势族豪强的对手只会是势族豪强,所谓同行如冤家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