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麒麟儿
  4. 63、第 63 章
设置

63、第 63 章(2 / 3)


确定了两种作物,一个是葡萄,一个是甘蔗。

葡萄是汉武帝时期由张骞从西域引种而来,引进之后就推广的很快。西汉时,光是长安左近地区就有大量属于少府的葡萄园,每年可收获大量的葡萄。但相对于葡萄,葡萄酒却一直没有在华夏地区推广开来。

并不是此时葡萄酒不受欢迎,事实上葡萄酒是很受上流阶层喜爱的。历史上就有记载,有人送给东汉时的大宦官中常侍张让葡萄酒一斗,因为这一贿赂,张让给了一个凉州刺史的官当——虽然这场贿赂里说不定还有其他的内情,但不管怎么说,史书里记了这么一笔,本身就说明葡萄酒的名贵和受欢迎是受到所有人认可的。

葡萄酒没有在华夏推广开,是因为华夏始终没有得到适用于大量生产的葡萄酒酿造技术。等到明清时,葡萄酒酿制应该已经不成问题了,但那个时候葡萄酒也没了宋代以前备受推崇的特殊地位,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别人不会葡萄酒酿制,但许盈会啊!

他渐冻症确诊之后,办理了休学,到处走走看看,当时在一个大学同学老家的葡萄园呆过一段时间。同学老家有酿葡萄酒的酒厂,虽然名气不大,但规模并不小,他在那里参观过。

另外,同学家里的葡萄园也有酿葡萄酒,这种葡萄酒产量不多,也就是在本地集市卖散装酒。但这种生产方式更加适合许盈当下...因为酿造工艺的要求更低,即使是现在的

条件也能达到——相应的,生产效率、品控等方面自然就不能和大酒厂相比了。

但这不是问题,因为这种事全靠同行衬托!

且不说还没有酿造葡萄酒的华夏了,就算是放眼西域,恐怕现有的酿造工艺都不如许盈所知的。

考虑到葡萄酒确实是个好生意,在考察了东塘庄园的土地之后,许盈划了一大块沙地种植葡萄。沙土昼夜温差大,透气性好,非常适合种葡萄,唯一要注意的是沙土不好保水保肥,所以要做出相应措施——正好,这样的土地种其他的作物也不适合,之前一直荒着!现在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因为中原地区早有种植葡萄的,所以引种到东塘庄园来并不难。

只不过葡萄需要精心伺候,需要的人力相比起普通的稻米、小麦、粟米要多得多,人手上非常缺乏。不过这个时候中原地区战乱不停,南逃的北人有不少,其中也不缺乏善于照料农作物的好手。

许盈让人在江对岸招募,愿意来东塘庄园的就上船,招人并不难...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一个东塘庄园,需要的人手再多也有限。如果目的真的是开发大片地区,哪怕只是一郡之地,那也是怎么招募都不够的。

从北逃难到南,衣冠南渡,听起来很多人的样子。实际上能够南来的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至少相对于北方的总人口来说并不算很多。只不过这些人都是‘精华人口’,所以能以更少的人口撬动更大的影响——知识分子不用提了,就算是能南逃的普通人,也大多数是年轻力壮的!

一开始,葡萄园种植的葡萄是不能立即收获的,三四年之后才能收获葡萄酿酒。也就是说,前几年纯粹就是消耗!一般的小庄园白养那许多人口都会觉得压力很大,也就是东塘庄园实在富庶,自己就能产出大量粮食,这才觉得轻松。

而等到第一批种下的葡萄陆陆续续产出,葡萄酒并没有立刻带来收入...因为许盈能拿出工艺流程,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并不是说有这套工艺就能酿酒了,这里面可能发生意外的细节还多着呢!

这就像是做饭,有菜谱到手,但能够一次就做出菜谱上那样成品的,依旧非常少见,一般都是多

次尝试,有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才能做到。

所以一开始能做的就是不断实践工艺,积累经验什么的。这样一来,直到去年秋天收获了大量葡萄,东塘庄园这才大规模酿制葡萄酒,最开始一个多月的初酿很完美,接下来还得换桶继续酿造。

至于什么时候能够正式完成酿制,可能要等到今年的夏天了。

这在后世的葡萄酒酿造中属于比较快、酿制时间比较短的那种了,不过这也不奇怪,这个时候的发酵技术摆在那里,时间太长的话说不定酒会坏掉——所以这个时候的人是不喝陈酿的,陈酿基本上都坏掉了!

十八年的女儿红,那是酿酒技术进步之后的产物。

所以江州司马才说‘绿蚁新醅酒’...显然喝新酒才是当时的习惯。

对于参与到葡萄园工作的人来说,接下来这段时间都是值得期待的...他们不知道许盈是从哪里知道的酿酒法,也没人觉得这是值得追究的事。他们只是无比希望葡萄酒能够像前几次试酿一样成功,不会出什么意外。

东塘庄园是为了葡萄酒才招募这么多人的,对于现在的庄园主来说,人口既是财富,也是负担...如果葡萄酒的生产失败,他们不敢想会有什么后果——许盈肯定不会赶走这些人,就算葡萄酒不成功,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儿需要人手,但这些人又不知道许盈是怎么想的。

葡萄酒之外,甘蔗则是从南方引进的,此时南越之地,甚至吴地都已经有甘蔗种植了,这应该是从天竺引进的。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