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明朝大昏君
  4. 第329章 211 玉米产量
设置

第329章 211 玉米产量(2 / 4)


很匮乏。

所以需要不停地尝试才可以。

今年是全国各个省份都种植玉米的第一年,虽然都是试验性质的种植,但朱厚熜还是很关心具体产量。应该说现在这个年代的玉米收成如何,朱厚熜心里真没有底。因为知道朱厚熜重视这个事情,所以户部尚书秦金,土地部尚书彭泽,都因为这个事情来到了朱厚熜这里。

嘉靖五年种植玉米,每个省份都有任务。

拿出不同质量的土地,种植玉米,然后统计收成。进入十月份之后,这些统计报告都汇总到了户部这里。朱厚熜翻了翻这些报告,越看越是高兴。

虽然现在的玉米产量,也不能说很高。但比传统的水稻、小麦的产量是高的。

玉米已经开始表现出他高产作物的特点。

“皇上,从各地的报告来看,在贫瘠干旱的土地上,番麦的产量可以轻松超过两石,一些地方能够达到三石。在一些中等田来说,番麦产量可以超过三石,有些伺候好了,甚至接近四石。而一些上等田,番麦产量更是可以超过四石。还有一些地方甚至报告,番麦产量接近五石。不过这是他们报告错误,还是真的能够达到五石,虽然有巡按御史的证明,但臣也不敢完全肯定。实在是因为这个产量太高。臣已经准备派人调查,看看真实情况。如果真能够达到五石,那么番麦真的是一个罕见的高产作物,对于我朝未来的粮食稳定,一定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秦金虽然不是改革派大臣,但在专业素质上还是合格的。

立马给朱厚熜详细介绍。

玉米的产量的确是让户部官员也是大吃一惊。一般的那些下等田,本身土质就不好,碰到了一些干旱的天气,又无法导入需要的水。那么这种地方种植粮食很困难,产量少的可怜。有些地方一亩地产量不过五六十斤。这些下等田,如果哪一年老天爷开恩,算是风调雨顺,粮食产量能够达到一百斤,那都是大丰收。不过这种情况少之又少。

不要说是这些下等田,就算是一些中等田,一年的亩产超过一百斤,都算是不错的收成。这是农业社会农业的真实情况。不要觉得这样的产量很低。

其实在目前的世界上,大明朝的这个农业产量还是相当高的。从农业技术来说,大明朝目前的农业技术,可以完爆全世界所有地区。欧洲目前的农业技术,和大明朝相比,那还是处于原始时代。

其实农业时代的农业,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饭。人类只有进入了工业时代,才能够让农业生产有了跨越性的进步。

但玉米直接打破了这个界限,让秦金这样户部官员,都难以置信。干旱贫瘠的土地,亩产却轻轻松松超过了二百斤。在一些中等田,亩产更是达到三百斤。

还有一些报告说,亩产甚至达到五百斤。这个实在是太出乎“常识”,所以秦金这个户部尚书都不敢相信。所以很直接的跟皇帝说,自己准备派人去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亩产五百斤?

开什么玩笑。

如果粮食产量能够达到五百斤,那么以后大明朝就没有饿肚子的人了。粮食产量直接可以提高多少倍。

朱厚熜其实也不是很相信亩产能够达到五百斤。在这个农业社会,玉米的亩产可以达到五百斤?五百斤是什么概念。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北方地区的玉米亩产才超过一千斤,南方地区的亩产更是能够达到1500斤左右。农业社会玉米产量想要达到五百斤,怎么想都困难。

当然这只是朱厚熜的想法。

说不定这个年代玉米亩产真能够达到五百斤。反正都是要派人调查的。

“有没有在一些山地做过试验?”

“有。北直隶和河南那边就是在一些山地种了番麦,亩产也有近两石。”

“嗯。”

朱厚熜点点头。

玉米的确是高产作物。

在这个年代来说,这样的高产作物,对于百姓的作用是很大的。最容易受灾,最容易出现没饭吃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干旱的地方。

农业社会干旱是非常可怕的东西。

干旱严重的时候,那真是赤地千里。可是有了玉米之后,虽然不可能完全抗旱,但也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对于朝廷抗旱,会有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陕西、辽东那边呢?”

“陕西情况还可以,产量也不比其他地方差太多。不过辽东那边种植的番麦,收割的时候有一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应该是没有掌握好种植时间。”

“不错。”

朱厚熜一边听秦金的报告,一边看着各省份统计的数字。

连陕西和辽东种植玉米之后,都没有出现大问题。那么就会说,大明朝推广玉米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翻看了好一会之后,道:“土地部在一些省份,统计一下被人抛弃的荒地。然后把这些地给当地村民种番麦,告诉他们朝廷不收税,但需要统计番麦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