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明朝大昏君
  4. 第139章 奖赏
设置

第139章 奖赏(2 / 4)


为没有位置,继续在原来的官职上。不过品级上升,俸禄也上升,未来有位置的时候,第一个考虑的也会是他们。

就连戴罪立功的原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彬,也因为配合石珤清理内廷冗员,都获得了朱厚熜的赦免,让他可以安心养老。

其中功劳比较显赫的夏言,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要清理冗员,而且还亲自跟着石珤参与了清理冗员。后来又提议清查皇庄,也参与皇庄的清查。因此这些功劳叠加,破格提拔夏言为兵科左给事中。

之后是清查庄田工作。

虽然清查庄田工作还在继续,但几个月的工作,成绩斐然。因此在年末朱厚熜也选择奖赏他们。负责清查庄田的彭泽,和石珤一样朱厚熜给他加太子太保及少保。

别看这是虚衔,但也不是轻易就能够拿到手中的。

在明朝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孤是少师、少傅、少保。三公是正一品,三孤是从一品。这里面三公主要是给勋贵,以及皇帝近臣,其实基本上都是给武将的。而三孤是给文官。

这是荣誉。

能够加这个虚衔的,都是皇帝比较宠信,比较信任的大臣才能够拿到。

清查庄田,有功劳的官员也有一大堆。从督察院开始,户部也派出了不少官员,还有地方官员的配合。主要根据是来自彭泽写的奏章,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统计。

有的人刚刚升官不久,或者有些人功劳不是很大,就把这些功劳记上。下一次有机会,或者京察的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功劳。

有些人运气好,上面正好有位置,那么就能够提一级。有些人运气一般,并没有合适的位置,就只能是升品级。正德16年的新科进士,也参与了清查庄田当中。

朱厚熜让吏部、翰林院都记上这些贡献。

唯一受到提拔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新科榜眼张璁。因为张璁出现在了彭泽写的奏章当中,因此朱厚熜特批,吏部提拔张璁为翰林院修撰,继续参加修“武宗实录”当中。

正德16年新科进士当中,张璁算是最特殊的一个。

46岁的榜眼,本来就不多见。还是一个七次会试落榜的学子。更没有想到的是,作为榜眼刚刚成为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就被派出参加清查庄田当中。

当然更特殊的是,那么多参加清查庄田工作的新科进士当中,张璁是唯一一个升官的。从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变成了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级别跟状元一样。

这是清查庄田。

朱厚熜之后重点赏赐的是大礼仪之争当中,支持自己的那些人。虽然不是明目张胆的,都是按照规矩来的,但朝臣一看就知道朱厚熜为什么给他们升官。

朱厚熜第一个提拔的就是袁宗皋。

朱厚熜以袁宗皋辅佐之功为由,加封袁宗皋为少师。这样袁宗皋在不到10个月之内,先是从正三品的王府长吏,变成了正二品的吏部尚书。然后又成为了从一品的三孤少师。

然后是王瓒。

朱厚熜给王瓒升官的名义是,王瓒作为“武宗实录”的总负责,任劳任怨。且作为礼部尚书为朝廷礼仪的制定做出了贡献,稳定了朝廷的安稳。因此加封王瓒为三孤少师,因此王瓒也成为了从一品的官职。

王宪也得到了朱厚熜的承认。

加封为三孤少保。

至于像席书,因为才刚刚成为通政使没有多长时间,因此朱厚熜并没有加封席书。但下了诏书,对于席书做过的事情赞扬了一番。

然后是一批中级官员。

翟銮推辞了礼部右侍郎,国子监祭酒贾咏成为了礼部右侍郎。所以朱厚熜和杨廷和谈好了。廷推翟銮担任国子监祭酒,让翟銮以翰林院侍读学士的身份,兼任国子监祭酒。

顾鼎臣迁为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兼任正五品的左春芳大学士,因此品级是正五品,升了两级。董玘迁为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谢丕迁为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读。严嵩以翰林院侍读的身份,兼国子监司业,兼左春芳左谕德(从五品),品级升了一级。

陈璋官升一级,职位不变。从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变成了从三品的大理寺少卿。

礼科右给事中熊浃,越级提拔为礼科都给事中,接任了张翀留下的位置。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霍韬,迁为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当然这些调动,都是乘着京察,官员调动比较频繁的时候一起调动的。

朱厚熜要奖励这些在大礼仪支持自己的官员,但又不好表现的太明显。很多时候明明都是朝野上下心知肚明的事情,但也不能做的太明显。所以在年末,特别是京察之后官员调动频繁的机会,提拔了这些人。

朝野上下都明白这是朱厚熜奖励他们在大礼仪之争当中支持皇帝的官员。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并没有阻挡,以为内阁在大礼仪之争当中是输给了皇帝,所以这个时候皇帝犒赏自己这边的臣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