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电影黑科技
  4. 第355章 陈神不会数二
设置

第355章 陈神不会数二(1 / 2)


看完了芯片样品,唐华聪还带来了一份报告。
“这上面是我们目前的项目进度,现在关键项目已经全部完成了样品制造和测试,剩下的非必要项目完成比例也达到了30%。”
陈神拿起文件翻开,上面的项目按照工艺材料和特殊器件大致分为三大类,就像是系统资料的翻版。
关键项目大多都集中在宇航芯片这样的特殊器件上面,其他工艺和材料哪怕一时做不完,也可以慢慢等,但是没有了这些特殊器件,那么整艘飞船基本都要趴窝。
陈神大致翻了翻,很快就翻到了特殊器件的部分。
唐华聪在旁边看着,不由自主地露出了肉痛的神色。
当一种必需品生产数量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哪怕是一张纸巾也是可以卖出天价。
这个道理用在这些特殊器件上面也是一样的。
因为这些器件都只供应一架藏羚羊号,所以生产数量基本都不超过五百件,而且采用的工艺和技术还跟现在的不一样,有些工厂甚至还要花大价钱来针对性地升级生产线才能达到制造要求。
或者干脆调用国内类似的生产线来生产。
比如宇航级芯片,想要造出它就需要调用现在的碳基芯片生产线,按现在神州芯片排满的生产表来看,仅一次调用需要的价格至少就得过亿。
而且这些特殊器件之中,芯片还算是生产量大的了,一次能造个十几万枚,多的可以留作以后备用,或者给其他项目使用。
但是除了芯片之外,大部分只能在藏羚羊号上面使用的结构性部件,生产量是真的惨淡,再加上要求的交货时间极快,最终的结果就是它们的成本极高,有些部件的采购价比对面士兵吃的山羊价格都要高。
如果按照市价来算的话,为了生产这些部件,全国各个系统在升级产线,人工费用等各个方面花掉的钱都突破上百亿了。
按唐华聪的经验,如果是一般的项目,经费池老早就被这种无底洞给抽干了,不过藏羚羊号却没有一点这个迹象,甚至他好像从头到尾都没有听说过藏羚羊号的项目经费总额……
陈神翻完了整份报告,又翻回前面,在几个不起眼的工艺材料上面画了个勾。
“现在已经完成的项目足够一代藏羚羊使用的了,不过跟二代藏羚羊需要的技术相比还差得远,所以这几个项目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唐华聪凑过来看了一眼,马上就发现这些被指出的项目都跟散热有关。
不是新型散热材料和散热片,就是新型散热系统的搭建。
“这些材料和系统有点超出我们藏羚羊号的规格了吧?”他把眼镜摘下来,揉了揉自己的眼睛,顺口问道。
在太空中,因为没有空气这个散热介质,飞船或者卫星没有配备散热系统的话,无论是太阳光照带来的热量还是器件运行带来的热量都会慢慢积聚在系统内部,无法大量散出导致温度越来越高,直到系统失灵。
所以无论是空间站还是飞船卫星都有自己的一套散热系统,一般都是通过散热片,由内部的冷却系统把热量带到散热片上,再由散热片把热量通过热辐射的方式散发出去。
通俗点说,散热片的散热方式跟人们日常使用的暖气片有些类似,只不过把使用环境换了一下,从室内换到了太空,作用就从取暖变成了散热。
这种散热方式是最广泛使用的,空间站外面那些白色的,看起来很像是太阳能电板的长条板就是散热片。
对于唐华聪的问题,陈神摇摇头:“目前的散热规格对于一代藏羚羊来说已经够用了,但是对于二代藏羚羊来说还远远不够用。”
抽红包!
藏羚羊号现在使用的散热系统就是他偷了懒的一个地方。
他在散热系统规模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把里面的散热材料给换成了现在可以直接生产出来的。
这样做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现在这架藏羚羊是电动的,不会像核动力一样在内部产生巨大的热量。
它就跟现在的飞船卫星一样,只要能抵挡住太阳光照带来的热量就足够了,所以散热系统再降上几级都没有问题。
不过如果想把现在这套散热系统放到核动力的藏羚羊号上面,那估计开机的时候就要原地爆炸,哪怕在地球上也没用……
唐华聪还是不明白,“二代藏羚羊号还太远了吧?我们现在连一代都还没有起飞呢……”
他看着陈神,十分怀疑他口中的二代藏羚羊。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之前就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说法:“陈神是不会数二的。”
原因就是纵观他从拳击手号到现在的所有发明,好像都没有诞生过二代版本……
像是赤红暴风和拳击手号这些大物件就不说了。
但无论是哪吒夸父,抑或是白泽AI,还是光声检测……
这些东西都的确没有出现过二代版本,而且陈神都很一致地研究完就扔一边,或者交给工具人们继续研究,他自己直接开始新项目,丝毫没有往下继续研究的意思。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外面也就流传出了陈神不会数二的说法。
那么藏羚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