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电影黑科技
  4. 第50章 液化神经元连接装置(3/3,为太一弟弟加更)
设置

第50章 液化神经元连接装置(3/3,为太一弟弟加更)(1 / 2)


“那我们去看看吧。”陈神起身离开。
可领!
现场就让杨星他们负责就好,虽然他们没有上过机甲,但是大部分操作他们都知道。
王倩找来一个助手,让他带着到仓库去。
这些助手比所有人都要早进驻雷达站,对整个雷达站都已经熟悉。
几人来到仓库。
此时车上的货物已经卸下,在仓库里面放下了一台巨大的仪器。
这台仪器足足有一个人那么高,看起来像一个工作台,它分成好几个部分,分别是最大的中央连接器,负责的是接收各个连接人大脑发出的信号。
它的顶部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海胆,圆形的外壳上突出许多尖刺,下面固定着许多个由液芯电缆和特殊导线连接的圆柱容器,这些容器材质不同,有些是玻璃,有些是特殊金属。
陈神敲了敲,容器里面是空的。
随后是信息处理器,它被完全包裹在金属外壳之中,只留下了几个特定的接口和散热孔,从表面看来它就是一个巨大的盒子。
此外,在信息处理器旁边,有一台显示器和对应的键鼠。
这是用来调控程序的,同时也是显示设备。
通感连接中检测到的数据会同步导出到显示器上,方便实时观察。
还有三个传感帽,比起拳击手号的传感头盔来说,这个传感帽要简陋得多。
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刚好可以盖住人头的爪子,爪子的末端连接着信号放大器和信号接收器,戴上它之后放大器和接收器正好可以覆盖主要的大脑功能区。
此外,在它的下部还有一个半环状装置,看起来像护枕,弧度正好可以与人的后颈贴合,在它的下边,还有一个像橄榄球的装置。
这套装置就是四维量子记录仪,主要功能是全程记录通感情况。
除了这几个主要的设备之外,现场还有大量的液芯电缆和导线,同时还有许多种不同的溶液,外包装上按数字从1到9标好了顺序。
这些特制溶液可以帮助神经信号传输,是要放入中央连接器那些空着的容器里面的。
“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吧?”陈神说着,一边给仪器通电开机。
“出厂的时候都已经检查过了,都可以正常运行。”
仪器正常开机,显示器亮起,显示出初始界面。
它还没有载入对应的连接程序,现在根本运行不了。
“看来我还要花点时间过来这里把连接程序安装好才行。”
王倩好奇地问道:“安装连接程序大概需要多久?”
陈神想了想:“快的话就几天时间吧,看我什么时候编码能够完成。”
要完成一套神经连接系统的编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哪怕是他可以对着系统里面的程序照抄,估计也得抄上几天。
“几天?那样的话,也正好可以让那三对三胞胎熟悉一下神经连接。”王倩对于陈神的效率已经不再感觉到惊讶了,哪怕她知道这应该是一个远超其他人的速度。
看完了连接装置,陈神直接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编写神经元连接系统的编码。
如果不是连接装置到了的话,他这时候是要研究等离子炮的。
第二天。
研究所的运行已经逐渐步入了正轨。
根据陈神发下的任务和资料,除了之前的机甲组之外,新来的几个实验室根据自己的长处,都已经接到了自己的任务。
有的负责神经信号连接的稳定性,有的负责调试编写机甲的操作系统,强化其中的AI部分,从而使机甲更加快速地理解并执行指令。
这些实验室的任务虽然多,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他们只负责人与机甲的连接技术,研究领域不涉及多人连接。
这就是一般研究员的任务,这几个实验室里面的一流学者都被调到了陈神自己的小组。
他们负责的正是多人连接课题。
……
石奕打了个哈欠,锁上手中的平板,他已经有些扛不住了。
这几天来他都没有怎么睡觉,对于平板上面的资料和设想一看就是半个通宵。
对于一个三十好几的人来说,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他走出房间,打算去食堂吃个午饭,结果路上就遇到了周行之。
聊着聊着,话题就不可避免地谈到了多人连接的课题上面。
“多人连接技术我觉得理论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不过想要实现估计还是有点难,光靠我们这些人可研究不出来设想要使用的设备。”石奕说道。
“对啊。”周行之点点头,“如果真的想实现这种技术,光靠我们几个还是不够,还要加入其他领域的学者,大家一起顺着这个方向努力才有更大的希望。”
“不过按现在的情况来看,这门技术的前景已经十分可观了,如果说之前的脑机研究是敲了一下大门,那么这个理论就是帮我们在大门上挖了一个观察孔。”
两人走到食堂,里面人已经不少。
饭菜的香味引得两人肚子咕咕叫,一路走向打饭的窗口,听到的声音都是在讨论拳击手号。<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