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4. 357.番外(二十一)
设置

357.番外(二十一)(2 / 3)


太子刘启:“……”

耿直的刘邦:“你听听,这是人话吗?”

【四十岁时开始策划退休生活,逼着才过十七岁生日的皇太女替他上朝,开启他君主离线制生涯。】

“……”刘启隐晦地瞥了眼一旁的阿父,又看看素未谋面的大孙女,心里比吃了一百颗柠檬还酸。

要是把这一视频投放到各个朝代,估计包括朱厚照在内的太子、太女都会破防,感叹不仅皇帝与皇帝间不仅有着堪称之间宇宙的巨大差异,就连基础的父母身份,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同是皇储,人家接受的是蒸蒸日上的大汉集团,而他们中的某些人就得对着跑马的国库,危机四伏的江山欲哭无泪。

同是皇储,人家的父母说放手放手,说铺路铺路,从不怀疑儿女的孝心与对大汉集团的忠诚,而他们的父母一二三打压,三四五欺骗,剩下的两天还要将其树成一个转移仇恨的活靶子。

所以……

“这样的皇帝老子是真实存在的吗?”除了刘启,破防的还有小富以上的多子家庭。

孩子是父母的财富。

尤其是在古代的价值观下,很多人的第一战场不是学校,不是雇家,而是他们的原生家庭。

若是父母端得平且没有富到甩手不干也就罢了,最怕的是家中多子还富可敌国,而且那众多的儿女还不是一个妈生的,简直是往家里埋上一堆炸药。

【四十三岁时进修西汉的老年大学(万国学宫),开启他那活到老且学到老的彪悍人生。】

刘邦:“……四十三岁就放弃朝政?乃公四十八岁才响应起义。”

文帝:“……朕没记错的话,天幕好像提到这小子活了八十多吧!”也就是说,刘瑞在正式退位的前七年就已经开始了摆烂生涯,这可真是……

“太松懈了。”文景二帝还未开口,就有人对天幕描述的孝高武帝表达不满:“明明有治国之才,为何只在人生的前半段勤政爱民,后半段就……”

【你笑他摆烂太早,他笑你晚年昏聩,祸害全国。】

开骂的人被无形的大手掐住喉咙,憋红脸道:“这……这……”

这实在是没法反驳啊!

往前有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往后有义子胜亲子的李三郎。

天幕这么一解释,古人不免脑补过多,自动完善了刘瑞摆烂的背后逻辑,甚至还为这份摆烂镀上一层“大智若愚”的关环。

“此行有怠惰之嫌,可也是剂避开君王晚年昏聩的良药。”

最重要的是,刘瑞退休得干脆利落,而非是明面退休,实际却与继位的女儿争权夺利,搞出能令汉室崩溃的两个朝廷。

他退休后干脆利落地搬去洛阳,避免两个“皇帝”压在朝廷头上。

至于那些稀奇古怪的爱好……

不学外语,不搞古物,难道让五十多的太上皇疯狂打猎,死于不好宣之于口的马上风吗?

况且他所沉迷的爱好是公认的费时费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投机者想离间这对皇室父女,同时为大汉树立尊重学者,虚心请教的斯文形象,从而弱化了大汉带给周边国家的强大压力。

“真不愧是一代明君。”越想越是这么回事的大臣点头赞道:“而且看孝高武帝的行径也不像是穷兵黩武的皇帝,所以借着新君登基的档口让黔首得以休养生息也是很正常的事。”

SO……

“不愧是高祖和陛下后代,深思远虑至此,实在是令吾等惭愧。”

【XXX曾说过,孝高武帝是所有皇帝的榜样,他的经历,他走过的路都证明这个高危职业是能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大型纪录片,《孝高武帝传奇》,持续为您播出。】

纪录片的最后还附上一张双手比耶的卡通形象,以及……

“噗……“

还未生出明代文人般强大三观的古人看着已经切到电视剧的片头的抽风天幕,然后带着难以置信的,羞耻的情绪念出醒目的一行大字——

“女,女帝的后宫?”

汉代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被先秦的“开放”练出一颗强大心脏:“不,不会是讲孝仁女帝的后宫吧!”

“这、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同样结巴的还有念出羞耻剧名的文人同伴:“女皇帝先是皇帝,再是女人。”

“孝高武帝毕竟是特例中的特例,他的女儿三妻四妾……啊不!是养几个男人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没准人家还眼巴巴地凑上去咧!”

“是啊!人家是有皇位要继承,万一这个真不行呢?总不能让皇帝无后吧!”

女人,尤其是封建社会下的女人为一个男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的事件层出不穷,所以才有宅斗与宫斗小说。而男人为某个女人争风吃醋的场景倒是真不多见,原时空里的芈太后和武则天倒是特例,但是在晚清的文人眼里,这两人的男宠数量屈指可数,根本不够皇帝的排场。

而比后世拍女皇帝的后宫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本剧的原作者居然是孝高武帝,女主的亲父。

这、这未免也……

也……

也太匪夷所思了。

(弹幕)【文人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