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4. 第一百零五章 第一笔飞刀费到账,五位数?
设置

第一百零五章 第一笔飞刀费到账,五位数?(1 / 3)


带着季修文在九院待了两个多小时。

回来的路上。

季修文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道:“陆轩,要不你直接搬到我那去住吧,我租的房子是两室一厅的,放那也浪费了,你搬过来的话,到时候距离卫生院也近不少,不用每天赶公交车。”

陆轩一想季修文说的有道理,于是答应了下来:“行,那这周末就搬吧,不过说好了,房租水电煤气什么的,我占一半,不然就算了。”

“行,算你一半。”

季修文早知道陆轩会这么说,也没什么意见。

“这样一来,下次我有什么不懂的就可以当面请教了。”季修文笑的龇牙咧嘴。

陆轩翻了翻白眼。

“对了,下午那位阿姨的情况我还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特别是那句百病生于气也,下午见那阿姨精神状态有些不太好,对看病有些抗拒,所以当时没好问。”

“百病生于气的观点表明,致病因素是造成人体气机失调后而导致疾病发生的,所以,治疗百病当以调气为要。”

“为何?”

陆轩自问自答道:“气机调畅则五脏六腑功能正常进行,在我们中医理念中,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机调畅则五脏六腑气化功能正常进行,反之气机失调则五脏六腑气化功能失常,机体新陈代谢失衡,势必百病丛生。

因而在病理情况下,必须注重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采取“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郁者散之,散者收之,上者降之,下者升之”的方法,使气机升降出入失调归于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如《灵枢·刺节真邪》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有其言:“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景岳全书》用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气对人体的作用之大,“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故其在外,则有六气之侵;在内,则有九气之乱。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变态,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字足以尽之。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所以病之生也,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也,亦不离乎气。但所贵者,在知气之虚实,及气所从生耳”。

由此看来,在疾病的治疗中尤其强调“调气为要”的疾病治疗观。

同时还应保养精神,益气全形,形与神俱,尽终天年,使气不“上”不“下”,不“缓”不“消”,不“收”不“泄”,不“结”不“乱”,从而使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归于正常,以达到《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之“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季修文羡慕的看了陆轩一眼,这些内容,让他翻书朗读恐怕都没陆轩这么平顺。

而古代医书中的内容又多以文言文为主,读起来更是晦涩,背诵也比普通话要难的多。

然而即便如此,陆轩也轻而易举的就记住了所有内容,一字不差。

过目不忘的本事,在学中医这件事上,优势太大了。

不过,季修文脸上的钦羡之色也仅仅表露了丝毫,下一刻便是恢复正常,竖起耳朵倾听。

“而调气可使病理产物顺利排出体外,气机失调会导致“痰瘀湿滞”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的淤积,而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复杂多变的病理基础,所以在疾病的治疗中调“气”为首要。

正如《丹溪心法》所说“顺气为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而根据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可知,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气行则可以解郁导滞。

《素问·调经论》中说:“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病理产物的堆积还可以壅塞经隧,所以调“气”时亦应宣通府气,开窍道,给邪以出路。

总之,调“气”可以使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在“气”的作用下而排出体外,从而使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至于临床应用的话,等下次遇到这类的患者我再跟伱多讲讲。”

季修文也知道谈妥嚼不烂的道理:“你说这些我都得靠录音才行,再说临床的话,我今晚又得熬夜听录音了。”

“别忘了,你还有针灸的录音。”陆轩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自己这位老同学。

果不其然,听到这话,季修文猛拍大腿:“卧槽,差点忘了我今晚还得复习针灸的知识,早知道不问你这些了,又是一个不眠夜啊!”

季修文唉声叹气起来,一脸郁闷。

陆轩忍不住打断道:“你天天这么熬,迟早出事。”

“我知道啊!”

季修文无奈道:“可我有什么办法?年轻地时候我不拼一把,难不成还等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再拼吗?那个时候,我想拼也没那个精力拼了?”

而且你也看到了,我要不是赶上了你这趟顺风车,一直留在县中医院的话,可能几年后,我就是所有人当中最差的那个了。

其他人我就不说了,顾华华已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