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4. 第二十七章 火不归原
设置

第二十七章 火不归原(1 / 2)


虚心使人进步。

学习使人充实。

谦虚不是退避,更不是推委,而是虚怀若谷地精益求精,不耻下问地处处学习。

治病救人,偷听心声什么的,并不寒碜。

陆轩没有去在意这些是是非非,而是静静地听着来自甘草对病症的分析。

【在陆医生说之前,我先打个样,分析一下这位的情况,大家一会也好印证一下年轻地陆医生到底是真的有本事,还是沽名钓誉之辈。】

【脉弦劲博大,舌红无苔,面部干燥,脉证合参,属阴虚阳浮,龙火上燔。

头面五官赤痛衄,上热下寒热上攻,尿多不渴膝独冷,舌红无苔脉大洪。

这种证候,中医一般都以火不归原四字形容,亦是卒中症属之一,宜用大滋真阴,引火归原之法医治。

不过,这名患者情况不同,中医之“证”与现代医学之“症”有明显的冲突,按照我们中医的理念,一切局部的病变,都是由整体失调所致。

治疗也不应只看局部,而是得从整体去调理。

所以现代医学诞生以来,一直都有这么一句话,西医治的是人生的病,中医治的是生病的人。

西医的医治手法,大多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少会去将人或者病当作一个整体去看。

用药的话,当以九地、盐巴戟肉、二冬(天门冬和麦门冬)、云苓、五味子、油桂。

九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二冬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至于油桂,便是起到引火归元之效。】

听到这,陆轩也不得不承认,甘草分析的比自己要全面的多,也详细的多,他能判断的就是季永丰内有热邪,至于如何用药,几乎没有太多的经验。

心声,恰恰弥补了他这方面的不足。

特别是其中提及到的四个字,则是让陆轩十分上心。

火不归原。

这四個字,在不少医书中都出现过。

明代杰出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虚火论》指出:“凡虚火证即假热证也…虚火之病源有二…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此病原之二也”。

所谓虚火,凡属于体质衰弱、真阴亏损或真阳衰竭所引起的机能低下,而表现为虚性亢奋的,都属于虚火的范围。

这些内容,对于一名中医学硕士而言,都是必须背诵的内容。

科班出身的陆轩,对这些东西都记的很清楚,他所缺乏的,无非就是辩证下药。

而辩证下药,就是经验说了。

看病多了,经验丰富了,辩证下药的本事自然而然就会跟着提升。

这个过程,快进不了,只能靠积累。

为何现在很少会有患者挂年轻中医师的号,热衷那些老中医,越是年纪大的中医师,在患者那里越是吃香。

说到底,还是经验作怪。

搞清楚了原因,连药方都有了,陆轩这才眉头舒展开来,笑着看向季永丰:“季老先生,您这情况有些严重,不过还好,并没有到完全不可逆转的地步。”

季永丰一听“严重”二字,神情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好在陆轩后续的话接的及时,让他松了口气。

“陆医生,到底是什么情况?”

“卒中前兆。”

“卒中前兆?”

陆轩笑着解释道:“卒中用现在的话来解释,那就是中风,中风之前的征兆,也幸亏您来看的及时,这个病说没什么也没什么,不犯的话倒是问题不大,一旦真犯病了,那就是要命的病。”

卒中季永丰没听说过,可中风这个词却是如雷贯耳。

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

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发生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因卒中而残疾。

中风,简直就是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

季永丰岂能不怕?

他此刻脸色都有些发白。

人年轻地时候,可能什么都不怕,觉得死亡也就那样,可年纪越大,越是怕死。

不怕死,心态豁达的人终归只是占了极少数而已。

“那……那该怎么办?”季永丰额头冷汗连连。

“季老先生不用担心,既然提前发现了,那就没什么大问题。”

陆轩连忙安抚道。

好在陆轩一番话起了作用,让季永丰稍稍安心了不少。

“陆医生,能跟我说说原因吗?”

“我怎么突然间就会有中风的前兆?”

陆轩想了想道:“如果我判断没错的话,应该是火不归原导致的。”

“火不归原?”

季永丰显然没听说过这个词,脸上满是疑惑。

不过,陆轩耳边却是传来阵阵惊叹:

【卒中,火不归原,不得了不得了,全中。】

【干姜,陆医生还是有真本事的,你就承认了呗,反正我们又不会说什么,陆医生也不知道你说过这些话。】

【哼!】

傲娇的干姜,显然还是不觉得陆轩有这等本事,主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