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穿越到远古时代,成了奴隶
  4. 第167章 春季大发展
设置

第167章 春季大发展(1 / 2)


少康根据华胥氏人所说,大概已经知道中原文明处于什么时代了。

至少这个时代还在黄帝之前,或者更早,也许在神农氏之前。

因为他打听过,华胥氏人还没有掌握种植农作物的方法。

华胥氏代表的是中原文明的一个缩影,从他们善于用火的情况来看,其社会发展状况大约是在燧人氏之后到神农氏之前这段前期。

即便如此,中原文明已经大大领先于周围的蛮夷部落了。

如果没有少康,整个山海部落的人甚至连钻木取火都不会。

华胥氏就是一个大宝藏,也许还藏着更多的秘密。

留下他们,对整个山海部落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

华胥氏部落首领殷太对少康的博闻也甚是惊奇。

在他们的交谈中,只见少康对华胥氏所说的新鲜事物毫不惊诧。谈吐之间,更像是见过大世面的智者。

殷太不论说到日常生活习惯还是天文气象,少康都未显出过分的好奇,只是镇定地倾听,不时间点头称赞。

殷太觉得此人要比中原部落的人聪明不知一倍,逐渐对少康产生敬佩之情。

少康为了试探华胥氏的虚实,每隔几日,便派人去华胥氏一趟。

有时候送去一些陶器等用具,有时候送去一些食物。

华胥氏殷太显然是见过陶器的,感谢之余,对陶器制作的精美程度赞不绝口。

原来中原人,早已会烧制简单的陶器了。只不过采用的是用木柴直接烧制,还没有发明出火窑来。

甚至他们会在烧制的陶器上绘制一些山川河流的图案,或者是鸟兽之类。

虽然他们没有还没有文字记录,但是图案的发明至少是一个重大进步。

冬去春来,转眼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一日,少康去黄河边视察凌汛。

只见滚滚河水之中,巨大的冰凌如小山一般互相撞击,声如雷鸣。

黄河上游的冰凌不断地向下游淤积,很快就堵塞满了整个河道。水流被冰层阻挡,越积越高,终于冲破了堤岸,涛涛巨浪涌向平原,吞噬了大片土地,洪水肆意流淌,终于在一片低洼之地汇聚成了汪洋。

目睹此奇景,少康等众人震撼万分。

少康心想:“这黄河水决堤之势,比上次南山水淹赤族要强上百倍不止,幸而这些地方暂时没有人居住,否则有多少人也禁不住这样的洪水袭击。”

这片汪洋从黄河边直到泰山下,一望无际,直接隔绝了山海部落和中原地区的通路。

华胥氏众人望着茫茫河水,怅然若失。少康知道,他们这是因为回乡之路被断绝了。

回路既堵,华胥氏人别无他法,少康劝慰一番,叫他们安心在此扎根。其实少康心里想着尽快发展壮大山海部落人口数量,现在上天给他送人口来,他怎能不安心高兴,只是嘴上没有明说出来而已。

华胥氏得到少康的许诺,安心栖身在泰山南面的高地上,双方沟通交流日渐频繁,感情日胜一日。

进入春季,少康心中一直挂念的种植农作物迫在眉睫。

早先收集的粟谷数量不多,才几斤重,只够种植几亩地。就这,也挡不住少康对种植的热情。

他亲自领着人在村南平地上开垦农田。

他们用石器、铁器等工具,将平地上的荆棘拔除,清理掉发芽的野草,翻过泥土,挖出沟壑,农田的雏形就出来了。

等播种的时候,附近的水族居民都来观看,大家议论纷纷。

“他们挖泥土好多天,就是为了种植这小种子。“

”这么小的东西,种了又有什么用?”

“是啊,还不如多养几只猪呢。”

众人胡言乱语,除了疑惑就是指责。

少康闻言并不气馁,只是乐呵呵地朝众人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到时候你们就知道种植的好处了。”

有的人说:“这么小的籽,多少粒也填不饱肚子,还能有去挖野草省事吗?”

“挖野菜只是权宜之计,大家都来挖野菜,多少也不够啊。”少康笑道:“这样吧,我在这片农田边再开垦一片菜地,你们看看到底种菜方便还是挖野菜实惠。”

少康仍旧组建了耕种小队、养殖小队、狩猎小队,将冬天遭受的一切损失重新弥补。

春后不久,林吉按照约定,也搬到这里居住,两人早晚商量部落大事也更加方便。

后来就有各族的居民相继搬迁来,到了夏季,整个村子已经发展到了近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