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扬锋汉起
  4. 第五百一十六章建康新岁
设置

第五百一十六章建康新岁(1 / 3)


十一月十日,雍公杨安玄的奏疏送至朝廷。奏疏弹劾军情司暗中破坏科举,要求天子严惩,奏疏之后附有两尺多高的八千余人的签名。

即便建康被宋公刘裕势力牢牢掌握,万民疏这样的大事仍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晋立国以来还从未有过万民疏这种事。

琅琊王司马德文抱病上朝,询问此事原由,与群臣商议该如何处置。

梁王司马珍之等人已从襄阳回返,带回来军情司谍子在猪口被贼人所杀的消息,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有人说是雍公杀人泄愤,有人讲是宋公杀人灭口,还有的讲是因为这些谍子违抗旨意,遭了天遣……

茶楼酒肆绘声绘色地谈论万民疏,从数尺高到数丈高最后到一条船载、数条船装载签名,有人声称亲眼看到十多辆牛车拉着奏疏进了皇城。看热闹不怕事大,越传越邪乎。

门阀士族看得更深远些,闻到了淡淡的血腥味,不少人心中哀叹,司马氏的气数已尽,宋、雍二公这是图穷匕现,要准备开战了吗?

刘穆之出动廷尉抓捕传谣之人,不料反而引得谣言传得更广,见局势逐渐失控,刘穆之不得不致信京口的刘裕,请他回建康镇场。

刘裕已经募集了三万八千兵马,分布在京口、曲阿、海陵等地操练,刘裕奔波各地视察操练成效,眼见着新军逐渐展露锋芒,刘裕喜上眉梢。

杨安玄的万民疏有如一记响雷震得刘裕眼昏耳鸣,从刘穆之的来信得知京城暗流涌动,刘裕不敢耽搁,立即起身回了建康。

亲眼看过杨安玄所写的万民疏以及凌谟等人所写认罪状,刘裕气得破口大骂,“凌谟等人死不足惜”。

宋公刘裕侧坐在高阶之上,群臣纷纷上前敬酒祝寿。眼下情形让刘裕有些恍惚,身距宝座不过一步之遥,只等平定杨安玄他便能顺理成章地坐上那宝座了。

一百零八记钟声响起,刘裕悠然地起身举杯,笑道:“诸公,满饮此杯酒,共贺新年来。”

雍州大军北上,境内肯定空虚,刘裕问道:“杨安玄所率的三万兵马从何处调集?”

转头问另一侧坐着的徐羡之,“宗文,这几个月从宁州运来了多少硝石?”

眼下他与杨安玄在益州、荆州以及北冀州等处相持,杨安玄带走这么多兵力,必然出现空虚,刘裕打算趁虚而入,撕开口子,狠狠地咬杨安玄一口。

私下里刘穆之已向他许诺,等到明年二年朝廷授官他将被授以五品给事中,这个职位清贵至极,便是王谢嫡枝子弟也难有这样的待遇。

沈田子禀道:“自去年八月开始,杨安玄便陆续向长安增兵,加上此次的三万人马,往北调兵应在五万以上,这五万兵马多数是从屯军和郡军中选拔精壮组成。”

十二月十七日,尚书左仆射刘穆之在玄武湖畔举办游湖盛会,邀请京中名士和门阀弟子数百人同游,成为一时之盛。

赞声四起,严宗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得意洋洋地归坐。

刘裕吩咐道:“要与杨安玄争锋,离了丹火怎成,让范元之加大采挖力度,多征夫役,一定要在四月前再送两万斤来。”

这等待遇与严松在上党谷远时是天壤之别,每日醇酒欢歌,耳边一片赞扬之声,严松有些飘飘然。

刘裕道:“朝廷与魏国通商,暗中约定让魏军攻打杨安玄,可是魏人推说没有兵粮,发动将士前去屯田。军情司禀报去年魏国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现在总该出兵了吧。”

徐羡之应道:“范刺史称硝石产于深山,挖采、运输不易。长江水路上雍军设卡盘查甚严,最初的两次都被查获,只能通过滇池走盘江到牂柯水入广州番禺,再从番禺走海路运到建康。十一月份海上起风浪,有一条船沉没,有三千多斤硝石沉到了海底。”

马上便要过年,建康城的集市也变得热闹起来,今年集市上多了魏国的皮裘和林邑的宝物,还有海船带来的琉璃、珊瑚、珍珠以及海味,偶尔会有大象表演引得孩童欢欣雀跃。

刘裕想起与杨安玄的初识,识英雄重英雄,抛开两人敌对的立场,刘裕觉得能与杨安玄成为好友。可惜一山难容二虎,大好山河谁也不肯拱手相让,唯有拼个你死我活。

…………

殿上欢歌笑语,与往年无异,只是往年代替天子出席的琅琊王身体不适,敬完三杯酒后早早地离开休息。

刘裕叹了一声,道:“傅弘之忠勇刚烈,让人敬佩,换了是愚也会率军为他报仇。”

坐在刘穆之身旁的严松分外引人注目,这位丁零寒士早已形象大改,一身锦袍,玉簪别发,面容略显消瘦,却红光满面,脸上带着喜意。

刘裕满意地笑道:“道和真乃愚之萧何也。”

“军情司破坏科举之事就推说是凌谟妄自行事,反正死无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