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扬锋汉起
  4. 第四百六十二章访亲探友
设置

第四百六十二章访亲探友(1 / 3)


事隔二十年,重新站在袁府门前,看着修缮一新的袁府,杨安玄不禁生出物是人非之感。

阶下一群人在迎候,杨安玄远远地下了马,牵着杨愔往前走,杨愔好奇地打量着高高的围墙,轻声问道:“大人,这便是祖母小时的家吗?”

杨安玄道:“不错,这些人都是你的长辈,记得要有礼。”

袁瑞换了身簇新的青衫,被族人拥在最中,看着走近的杨安玄,有些手足无措。身旁的袁宏轻轻一推袁瑞,袁瑞反应过来,忙上前几步躬身施礼,道:“见过雍公。”

杨安玄还记得这位木讷的瑞叔,自己数次写信邀他来襄阳都被拒绝,忙扶住袁瑞的胳膊,道:“舅舅不必多礼,直呼愚名安玄即可。愔儿,快来见过瑞舅公。”

杨愔似模似样地拱手施礼道:“杨愔见过瑞叔公。”

袁瑞见杨愔与自己两个孩子差不多年纪,欢喜地伸手想去摸杨愔的头,随即想到这位是雍公世子,讷讷地又收回手,从袖中摸出个金兽坠,递给杨愔道:“好孩子,这是舅公给的见面礼。”

杨愔望向父亲,杨安玄微笑道:“长者赐,不敢辞,还不谢过。”

杨愔躬身谢过,双手将金兽坠接下。袁瑞见杨安玄谦和,并无

先到祠堂上香拜祭,杨安玄看到袁竹的牌位,心中不免感叹,这位精明的老人为了家族操尽了心,终于变成了尺许长的牌位,可以安享后辈子孙的香火了。

阴敦对当年范真人评妹子的四字真言抱有期待,“贵不可言”,说不定是指母凭子贵呢。

杨安玄笑道:“阴兄可知木?”

看罢祖宅,袁宏请杨安玄到卧雪堂饮茶,袁氏族人纷纷上前见礼,一通寒喧见礼便是大半个时辰。

离开汝阳前往南顿应家,应洪通过应浩窃走锻铁之术,得罪了杨安玄,不久后,应旭惭愧身死。汝南太守阴敦得了杨安玄的授意,对南顿应家诸多刁难,应家举步维艰,接任的族长应琨倍感焦头烂额。

天下袁氏出太康。西汉初年,袁氏先祖袁爰被封贵乡侯,举家迁至阳夏定居,成为当地望族,始称陈郡袁氏。

应家族人商议后,推举应旭长子应业为族长。应业硬着头皮去了趟襄阳,杨安玄念及应旭当年相助之情,勉励了应业几句,让他安心经营族业。

如今陈郡袁氏与汝阳袁氏相比,一天一地,陈郡袁氏突然间派人邀汝阳袁氏前去祭祖,用意不言而喻。

阴敦暗叹了口气,人心不知足,得陇而望蜀,五妹脱了“牢笼”,自家又想着替外甥争家产了。

此次出来,除了视察民情之外,便是抚慰地方,坚定治下门阀士族对自己的信心,让百姓知道这片天是谁家的天。

袁宏松了口气,陈郡袁氏依附宋公,袁宏生恐杨安玄迁怒不喜。

阴敦点头,杨安玄道:“此物类似木,亩产在二百斤左右,可以纺织成线织成衣,比葛、麻要结实耐用。絮入衣中、被中可御风寒,功效不在裘衣之下。”

父亲在信中提到“不争是争,坐观其变”八个字,等到杨愔承袭家业至少还要二十余年,届时杨愔和两个外甥皆已成人,能够看清秉性,相信杨安玄会慎重选择承业之人。

为首的老农连忙跪倒,杨安玄笑着拉起他,打量了一下老者的容貌,道:“老丈贵姓,看你的样貌像是汉人,什么时候流落到了西凉?”

雍公,这些农入晋也有小半年了,自然知晓雍公是晋国了不起的人物,前段时间还灭了强盛一时的秦国。

袁宏笑道:“柏祖爷是袁家长房,善叔已逝,愚打算问过姑母(袁灵)后,从族人中选一人承继柏祖爷的宗嗣。”

离开南顿继续南下,汝南太守阴敦已经来到安成县相迎,杨安玄派人送来的农就在安成、慎阳两县试种。

看到杨愔向自己施礼,口称“伯父”,阴敦心中不是滋味,若没有妹子的两个孩子,他对杨愔应该能欣然接纳,可是现在心中难免有隔阂。

暗卫从西凉带来了二百多斤籽和一百三十多个农,阴敦接到杨安玄的信后不敢怠慢,派吏员带了农前去选种植田地。

看着那些发自内心的笑容,杨安玄点头道:“你们将种的办法教给晋人,愚定不会薄待你们,等收下来后,愚还有赏赐。”

杨安玄笑道:“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这是好事。”

旁边的农纷纷笑着附和道:“官府许诺的地都给了,还给了粮种、农具,搭了住处,两家合用一头牛,比起在凉国时日子好过多了。老朽家中的地种了四百亩麦,一百五十亩,看长势今年的收成不错。”

三国争霸,袁绍、袁术兄弟败亡,汝南袁氏败落,而陈郡袁氏崇尚清虚,克己奉公,不聚敛财富,反而在争战中得以保全。

杨安玄来南顿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