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扬锋汉起
  4. 第三百七十章阳奉阴违
设置

第三百七十章阳奉阴违(1 / 3)


仇池,因地处陇南仇池山(现甘肃)而得名。

西晋元康六年(296年),氏人齐万年率关陇各族起义,兵败后其麾下杨茂率部众四千返回仇池,标志着仇池国建立,史称前仇池国。东晋太和十一年(371年),前秦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前仇池国灭亡。

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兵败淝水,追随苻坚出征的杨定出乘机回到陇右收集旧部,自号龙骧将军、仇池公,向东晋称藩,史称后仇池国。晋太元十九年(394年),杨定兵败于西秦乞伏乾归,被杀,其堂弟杨盛继位,仇池国仅有武都、阴平两处城池。

小国生存之道,左右逢源、依附强国,杨盛深譄其道。为保住基业,杨盛不断在后秦、北魏、东晋甚至恒楚之间称藩。去年趁着晋国内乱,派兵攻占汉中郡,疆域扩展一倍。

哪料秦陇西公姚硕德亦派大将敛俱攻打汉中郡,取成固城。紧接着晋梁州刺史杨思平率军前来,杨盛自知不敌,命侄子杨抚弃南郑城回归武都郡,让晋秦相争。

秦军不敌晋军,退出汉中郡,杨盛生恐杨思平趁机兵进仇池,弃北魏向秦国称臣,被秦封为益州刺史、征南大将军、开府、武都侯,都督益、宁诸军事。

仇池国都历城(今成县北)(1),向秦称臣后府门前的匾额换成了征南大将军,原本的大殿改称大堂,杨盛正与其弟杨寿、子杨玄、侄杨抚、杨倦、堂侄杨斌以及平北将军苻宣(苻坚玄孙)等人商议攻打汉中一事。

杨寿愤然道:“秦国与晋国建交不好出兵,便差遣我等前去犯险。梁州刺史杨思平是雍兖刺史杨安玄的叔父,以仇池之地要对抗杨安玄,恐怕力有不逮。大哥,千万不可轻举妄动,惹祸上身啊。”

杨抚愁眉苦脸地道:“若不听命行事恐怕秦国大军先至,而且难当他们在长安为质,日子会很难过。”

杨盛的脸越发黑了,去年他向前秦称臣,把儿子杨难当以及重要臣属子弟二十余人充当人质,才换得姚硕德等人撤军。正如杨抚所说,若不领命出兵,恐怕秦军就会到来。

司马荣期捋须开怀,道:“我儿乃司马家千里驹也。”

先锋军由参军杨承祖统率,杨承祖入城之后放纵兵丁抢掠,司马楚之劝谏不住,只好派人飞报司马荣期。司马荣期加速赶往堂狼城,痛责杨承祖,并将参与抢掠的士兵皆鞭笞二十。

杨思平入梁不久,对于毛璩旧部亦难以约束,只得命巴郡太守朱龄石御守江州城,让毛脩之兵马过境,暗令朱龄石见机行事。

得知朝廷起军攻蜀的消息,杨安玄有些意外,没想到汉中未战蜀中先起刀兵,好在自己先行让朱超石和沈庆之率军入梁,若是浑水摸鱼夺取广汉、梓潼两郡最好。

谯纵微笑道:“敬祖莫急,等孤整顿兵马,自会替敬祖讨回公道。”

司马楚之高兴地跳起来,拉住父亲的胳膊,笑道:“多谢父王。”

司马荣期脸色一沉,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战场之上凶险莫测,孤不会让你前去涉险。”

建康,刘裕上疏朝廷,称谯蜀叛乱杀戮大臣,搅乱检阅大典、刺杀朝廷重臣,罪不可恕,应派兵前去剿灭。

朝廷于是下旨,命益宁刺史司马荣期、龙骧将军毛脩之以及梁州刺史杨思平出兵合击谯蜀,消息传至成都,谯纵大为焦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父王,征战天下要靠将士们浴血搏杀,若能为朝廷收复疆土,孩儿宁愿与将士们一样。”司马楚之扬起眉,脸上露出坚毅之色。

堂狼往西是堂狼山,“高山嵯峨,岩石磊落,倾侧蒙回,下临峭壑,行者扳缘,牵援绳索”,鲜有行者;往东北则可以进攻朱提,谯明子抢先率军进驻朱提城,扼住晋军北上之路。

司马荣期看得很清楚,司马氏的江山已经摇摇欲坠,经过桓玄篡逆之后,天下实际上已然易主,只不过刘裕、刘毅、杨安玄、卢循等人各据一方得以勉强维持,一如当年汉献帝时期,进入群雄逐鹿之时。

司马楚之冲父亲一笑,端起茶壶灌了一气,司马荣期指了指抹嘴的儿子,笑骂道:“成天与军汉厮混,哪有半点王孙公子的儒雅斯文。”

成都府,谯纵得知堂狼城已失的消息,司马荣期此次率军一万二千人,大有荡平成都府之意。毛脩之兵至涪陵郡,涪陵太守文处茂、巴东太守时延祖均是毛家旧部,联名向梁州刺史杨思平请求出兵攻打成都府。

谯纵点点头道:“侍中谯良曾出使秦国,此次便由你前去说服秦国出兵。谯道福为征北将军,扼守广汉郡;谯洪为镇东将军,屯兵犍为郡资中城,与征北将军配合,阻止梁州兵马西进。”

司马楚之拱手道:“父王,此次攻打蜀国,儿愿为先锋。”

司马楚之坚定地道:“方才孩儿听父王感叹大好江山不知落入谁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