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扬锋汉起
  4. 第三百四十八章指点朝堂
设置

第三百四十八章指点朝堂(1 / 3)


昌平巷,阴府。当年的太子舍人已经贵为度支尚书,此处宅院便显得小了。

阴友齐护送何太后返京后,武陵王为酬其功,曾赐过一处宅院,被阴友齐婉拒。

后来天子回归,琅琊王因阴贵妃身逝以天子名义赐宅赠金,皆被阴友齐坚辞,世人皆赞其高风亮节。

杨安玄之所以没有立即前往阴府,是因为心中有鬼,生怕阴慧珍的存在被外人知晓。

阴友齐陪同天子前往寻阳,已将家人遣归新野,如今在京中任尚书,身边没人陪伴可不行,妻子何氏带着四子阴惔又回到京城。

阴惔将杨安玄迎进府中,人前不便招呼,笑道:“家父在厅中等候。”

杨安玄问道:“听说惔兄进京后在吏部做书令史,可还趁意?”

阴惔道:“郗公对愚颇为照顾,甚好。”

入得厅堂,见阴友齐微笑端坐,杨安玄快步上前,一躬到地道:“小婿见过岳丈大人。”

屋内没有他人,阴友齐也不客气,抬手道:“贤婿免礼,一旁坐下。”

杨安玄道:“慧珍之事家母已知,年后派人给慧珍和翼儿送去些东西。”

杨安玄点头,把大哥妾室何氏挑破此事的经过说了一下,阴友齐长出一口气,道:“挑明此事也好,不过安玄你千万别让外人得知,要不然于你极为不利。”

杨安玄笑道:“陶兄前来,可是要归还当年欠愚的赌资?”

杨安玄想起当年父亲的朋友徐邈,问道:“中书侍郎徐邈现居何官?”

阴友齐缓缓言道:“袁湛,陈郡袁氏,说起来与你母族在西汉时还是同宗,不过自东汉袁绍兄弟身亡之后,陈留袁家逐渐压过汝南。永嘉南渡后,袁家受到重用,与王谢等门阀联姻,袁湛娶谢玄之女为妻。”

司马氏如今已是人才凋零,除琅琊王、武陵王之外,拿得出手的仅有司马休之、司马荣期、司马国璠、司马叔璠兄弟等几人。去年章武王、桂阳太守司马秀因其妻是桓振之妹谋反,兵败被杀,司马家族越发难成气候了。

阴友齐轻叹道:“慧珍身份特殊,安玄亦有难处,老夫不怪你。只要你将来善待她们母子,便不枉珍儿对你一往情深。”

杨安玄默然,桓玄篡位晋室江山名存实亡,刘裕重兴晋室,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掌权人,他虽然前往京口,又怎么可能真正放任朝政脱离他的掌握。

朝堂之上除了岳丈阴友齐和郗恢,再无他人相助,杨家当年定品太低,以致婚宦失类,根基太浅,自己这次一定要想办法提升杨家的品阶。杨安玄转动着茶盅思忖,自己手握十余万雄军,天下谁人敢忽视。等过两年平定谯蜀、吞并南燕,一统河淮之地,届时朝中大臣不用拉拢也会纷纷投靠。

杨安玄轻叹一声,徐邈出身寒族,虽得孝武帝信任却无法在朝堂上得到高位,兄弟子侄也只能在四五品的官阶上磨勘。要不然十多年前徐浩便是散骑侍郎,如今仍是此职。

杨安玄讪笑了一笑,道:“五部尚书之中,除了岳丈之外,郗公会偏向愚,董尚书与愚素有交情;至于左民袁尚书,从今日之事看来,怕是对愚不善,祠部尚书殷仲文不知底细。”

杨安玄道:“这位袁尚书(1)在朝堂之上有意针对,不知为何?”

阴友齐调侃一句后,继续道:“孔安国为人清正,忠心耿耿,被武陵王信任;而侍中孔靖在会稽任山阴令时便与刘豫章交好,刘豫章逐走桓玄后便任其为会稽内史,后召入京中任侍中,领会稽大中正。”

杨安玄欢声道:“陶兄、甘兄,你们怎么来了。”

“朝中重臣还有尚书右仆射孔安国、侍中孔靖,这对叔侄同处朝堂,却是不同心思。孔靖是其兄散骑常侍孔訚之子,孔訚比孔安国大三十余岁,因此孔安国这个叔叔倒比侄儿年岁要小。”

阴友齐揶揄地笑道:“安玄娶孔家女为妻,奉圣亭侯孔懿与孔安国之父孔愉同辈,那孔靖见了你还要叫声姑父。”

阴友齐且惊且喜,问道:“你妻子知道珍儿之事了。”

阴惔守在门前,不准旁人入内,屋中翁婿述话。

杨安玄沉声道:“愚听闻三吴之地因孙恩祸乱,十室九空,便连富人都衣锦怀金饿死,甚为痛惜。若杨家犁推广能让少死几名百姓,愚愿足矣。”

杨安玄请两人落坐,笑道:“陶兄、甘兄,你我贫贱之交,呼愚安玄即可。”

阴友齐叹道:“徐侍郎在隆安二年(398年)便仙逝了,其弟徐广现任员外散骑常侍、著作郎,其长子徐豁是秘书郎兼尚书仓部郎,听闻豫州刺史刘毅欲招他入府,其次子徐浩仍为散骑侍郎。”

在阴府吃罢晚饭,杨安玄回到家中,发现家中有访客,曾安正与客人相谈甚欢。

阴友齐微笑道:“兵法云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