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扬锋汉起
  4. 第三百三十八章经不轻传
设置

第三百三十八章经不轻传(1 / 3)


杨安玄回到书房,他被孔鲜触动灵机,准备通过佛教筹集所要的钱粮。

前世他熟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是《大品般若经》中的一节,被后世认为是群经之典和万法之首,自问世以来家喻户晓,能流利背诵的人数不胜数。

杨安玄记得《心经》有多种汉译本,最出名的是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两种版本的译文大同小异,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流传更广,杨安玄个人感觉《心经》译本比起《大明咒经》文字简洁,更易诵读,更为精妙。

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中译经,但他所译的《大品般若经》尚未流传开来,《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不为世人所知,杨安玄打算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来举办一场佛门盛会,传经送宝。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杨安玄将二百六十字经文抄录在纸上,平心静气,一笔一画,浮躁尽弃。

孔苗哄孩子睡着后来到书房,看到杨安玄所写的文字拿起来看了一眼,惊诧地道:“玄郎,你什么时候精通佛经?这是什么经文,读来精妙,口齿生香、发人深思。”

杨安玄写完最后一句,搁笔看了看,自己的字比起以前好了不少,看来闲时临摹从桓玄手中得来的字画有所长进。

“这经文是愚梦中的佛祖所授”,杨安玄面不改色地道:“愚在洛阳时梦见佛祖授经,醒来后忘记,今日被大舅兄提醒,经文突现于脑中,抄录于此。”

孔苗将经文放回案上,双手合十念了声佛,道:“这是佛祖保佑玄郎,妾身等会便是佛前上柱香。”

杨安玄笑道:“此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祖梦中所授,让愚传于天下,愚打算广招天下高僧,在襄阳举办一场传经法会。”

习辟疆道:“愚与暗中与罗修(江陵县令)相商,罗县令仅慨然应诺,届时当率军相助。”

故人已逝,习辟疆拜了三拜,心中凄然。与他一同前来的是好友刘期公,他任治中时刘期公是别驾,两人双双被桓玄弃用。

后来苻坚率军南下攻打襄阳,道安大师为免徒众遭受战祸,让弟子分散各地传教,慧远大师率弟子数十人南下,在庐山驻锡,在当时的江州刺史桓伊资助下,建东林寺传教。

时间定在十二月初八日—佛祖成道日,也便是“腊八节”(1)。这天寺庙会作浴佛会,用五谷杂粮加上枣、杏仁、核桃仁、栗子、生微火慢煮熬烂,施与门徒信众。

习辟疆与魏咏之是旧识,当年魏咏之投奔殷仲堪治唇裂时习辟疆便与其相识,魏咏之任荆州刺史还专程到习府拜见,言称向刘裕推荐。

孔苗眉头微颦道:“举办传经法会是极好的,可以增长玄郎的声望。只是请这么多高僧前来,耗费的钱粮不在少数,玄郎本就为钱粮发愁,不如等到明年再说。”

展销会定在十一月十日,市令司官员带着市兵忙得不亦乐乎,习家在西市有六家商铺,此事自然知晓。

荆州,江陵,刺史府后宅,院落中传出悲泣之声,刺史魏咏之病逝了。

杨安玄道:“经不可轻传。西方有舍卫国,举国信佛,佛祖派比丘僧前去诵经,仅得三斗三升碎金,佛祖云卖得贱了让后人无钱可用。”

东汉初年,习家先祖襄阳侯习郁在宅前筑堤修池,习凿齿便在习家池畔建白马寺,供奉道安大师,道安大师在襄阳一住十五年,又创立了檀溪寺。

孔苗将信将疑,道:“玄郎,你说的可是真的?”

尚书左仆射王愉,是故中书令王坦之之子,王坦之四子,王恺、王愉、王国宝和王忱。王忱任荆州刺史时刘期公与习辟疆都在府中任职,说起来他和习辟疆都是王家旧部。

跟在习辟锋身边,习朋对高僧了如指掌,把暗卫散播的消息探听得清清楚楚。

习辟锋又问道:“襄阳举办法会,可曾说定在哪家寺庙?”

王慧龙是王愉长子王缉之子,也在当诛之列,怎么会在江陵。刘期公不及多想,起身揖礼道:“原来是故人之后,仆有礼了。”

习辟疆见刘期公果如自己所料对王家遭遇深表同情,沉声道:“刘兄,魏咏之病逝,愚打算推王郎为主,聚集兵马占据荆州对抗刘裕,向朝廷为王家伸冤,不知刘兄可肯相助?”

习朋摇头道:“仆特意向府衙的佐史打听过了,说是离法会举办还早,杨刺史正忙着筹办展销会,尚未拟定哪家佛寺。”

习辟疆起身道:“这位郎君是尚书左仆射王愉公之孙王慧龙。”

苻坚大军攻克襄阳,把道安大师接到长安五重寺,苻坚对道安大师十分礼遇,让他主持道场并译经文。

杨刺史要在襄阳举办传经法会的消息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