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扬锋汉起
  4. 第三百一十二章土崩瓦解
设置

第三百一十二章土崩瓦解(1 / 3)


朱龄石乘坐的商船仅有丈许长,在江上毫不起眼,但是暗卫所用的船全部经过改装,舱底采用了水密隔舱,船舷两侧各加了两个车轮,每轮有八片桨叶,蹬踏起来其快如飞。

车轮外加了船板遮档,白日船行江上与其他船只无异,到了晚间黄富下令取下罩在车轮之外的船板,趁夜行船北上,一昼夜可至三百余里。从建康至襄阳,走水路仅用了五天时间。

丁全潜在京口,将打听到的战报交给停在码头上的船,五天之后便能延延不断地送到襄阳杨安玄的手中。

“二月二十八日,刘裕京口起事,斩桓修;刘毅、孟昶取广陵,斩桓弘。”

“二月二十九日,刘裕发檄讨桓,兵发竹里。”杨安玄看着檄文提及自己的名姓,苦笑一声,没想到自己也被刘裕利用了一把。

“三月一日,刘裕与吴甫之战于江乘,阵斩吴甫之。”

“胜吴甫之后,刘裕将兵马分成两部,与檀凭之各率一部于布阵罗落桥的皇甫敷决战。”

“皇甫敷兵力占优,麾下亦是精锐,先破檀凭之所部,斩杀檀凭之。刘裕率军奋战,冲锋战前,义军愈战愈勇,刘裕阵斩皇甫敷,险胜。”

杨安玄让人挂起舆图,从京口到建康距离约二百余里,其中从京口到竹里约七十余里,从竹里到江乘亦有七十里,从江乘到罗落桥约二十里,罗落桥至建康约四十里。

算算距离行程,刘裕大军到达竹里后,建康方才发兵,刘裕才会与吴甫之战于江乘。

“三月三日,刘裕大军移驻石头城,派刘钟占领东府,将桓温牌位焚毁,制晋室先主牌位入祖庙;命中书监领司徒王谧、领军将军王嘏等人召聚文武百官理事;尽斩建康城中桓氏族人,并诛王愉父子;命妻弟臧熹封存国库,收拾图书、宝物……”

“三月五日,百官推举刘裕为使持节、都督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军将军兼领军将军;刘毅为冠军将军,青州刺史;何无忌,辅国将军,琅琊内史;孟昶,建威将军,丹阳尹;魏咏之,征虏将军,吴国内史;刘道规,振武将军,义昌太守……”

…………

刘裕果如自己猜测的那样,以最短的路程前往建康,桓谦再败,桓玄胆寒,居然弃建康而逃。

最初跟随刘裕起军讨桓的人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事情暴露,慕容德大怒,杀刘轨,派兵追拿司马休之等人。高雅之被擒身死,司马休之与刘敬宣逃至淮水和泗水间躲藏。

收到丁全发来的情报已是三月三日,此时刘裕大概已经抵达建康城周围了。杨安玄无奈地叹了口气,鞭长莫及,自己想要做出反应分一杯羹也怕来不及了。

接下来几天,丁全陆续送来的战报。

天子司马德宗以及琅琊王司马德文都远在寻阳,刘裕为了让这些任命变得名正言顺,请出被贬彭泽侯的武陵王司马遵,声称受天子密诏,以武陵王司马遵承制总百官,加侍中、大将军。

司马遵入住东宫,代行天子职权,称承制,对刘裕的这些任命照单全收,下令追拿桓氏一族。

杨安玄收到战报已是三月十日,不由得仰天长叹,桓楚王朝建国不过七十天,桓玄就是头猪,仅仅五天时间,便让刘裕从京口起义然后占领建康,接着被赶出建康,自己远在襄阳应变不及。

二月二十九日,天雨河水暴涨,王镇恶率一万将士登船,趁夜进入丹水河,于寅初到达丹水城,向驻防在城外的秦军发动攻击。

杨佛嵩诈退引鲁轨追击,于南乡城北十里伏击,鲁轨败走。张诞弃南乡退守顺阳城。王镇恶率军赶至顺阳城,与杨佛嵩所率秦军对峙,姚崇亦率步卒抵达丹水城。

可恨秦国牵制住了雍州兵力,不然自己率军南下夺取夏口,截断桓玄西逃之路,再顺势接司马德文回襄阳,曹魏故事当重演于今。

二月二十六日晚,孟龙符率千名骁勇营将士夜袭秦营,纵火焚毁粮仓,姚显不得不退守洛阳城西三十里谷城,向弘农郡催要粮草。

刘敬宣则直接去了京口投奔刘裕,他与刘裕交情深厚,刘裕任命刘敬宣为晋陵太守。

吴甫之和皇甫敷先后败于刘裕之手,意味着荆州精锐尽失,接下来刘裕进攻建康,只剩下白下至蒋山一线了。

为掩饰失败,桓玄撰《起居注》,声称自己算无余策,可惜麾下将士不听调度,才致使大军败亡。

洛阳城。起初,杨安远并未据城而守,而是与孟龙符一起扎营西城之外,与秦军展开激战。雍州兵马精锐约一万二千余人,轻骑四千,屯军约有二万余人,实力上弱于秦军。

刘裕不打算留在朝堂之上,但朝堂之上肯定要留下自己的人,以刘穆之为祠部尚书郎,领堂邑太守;徐羡之为度支库部郎,领军司马,掌握朝庭财权;臧熹散骑侍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