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戏明
  4. 第430章 第 430 章
设置

第430章 第 430 章(2 / 3)


点影响的,重点体现在他每天下衙都要跑去看丘濬一眼,仿佛生怕丘濬也冷不丁就没了。弄得丘濬都嫌他烦,勒令他不许天天过来,他至少还要在经济学这门学问里翱翔个十年八年,没空听他每天没事找事闲唠嗑!

见老丘骂起人来精神头十足,文哥儿才勉强放下心来,专心当个脚踏实地的翰林修撰,每天修书修书修书。

文哥儿的小侄子是年底生的,天气冷得没人舍得把娃娃抱出房门,文哥儿这个当叔的都是好些天后才有机会去看上几眼。刚出生的小娃娃都皱巴巴的,看不出长得像爹还是像娘,文哥儿在腊八节见到猫猫时忍不住和它嘀咕了半天,说这奶娃娃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变好看。

家中这么些年没添丁,他都忘记弟弟妹妹出生时是什么模样的啦!

过了年,文哥儿的主要工作还是修《大明会典》。受《新报》风行的影响,李东阳这位总裁决定给整套《大明会典》添上标点符号,算是第一次在官方典籍中明确标点符号的用法。

至于谁来统一整本《大明会典》的标点符号,当然是文哥儿这个当学生的多干点活!

文哥儿:“…………”

行吧,有事弟子服其劳,应该的,应该的!

《大明会典》一直修到弘治十五年的冬天。

这几年河西走廊那边传来的好消息越来越多,每年都有不少人过去采购种子,往年他们收获的粮食都不够自家吃的,如今一份种子卖出去能换十份粮,等同于他们产量翻了好几番!虽不是所有籽粒都适合拿来留种,但也证明了文哥儿提倡的制种行当大有可为。

最红火的新兴生意当然还得是辣椒。

辣椒这东西的优点就是特别能结籽,只要今年能种出一棵来留种,来年兴许就能种个百八十棵!它似乎还特别喜欢西北的日照,成熟时红得分外鲜艳,集中采摘下来晒到空旷的戈壁滩上,要不了几天就变成了极为方便往各地运输的辣椒干。

这可比容易发芽的土豆受欢迎多了,商屯种得最多的就是辣椒。当然,土豆他们也会种,因为他们雇佣来耕作的佃户也是要吃饭的,土豆这东西最适合拿来过冬!

这几年新种下去的玉米也在河西走廊适应得很好,产出的玉米颗粒饱满,每次到了对外销售的时节都有不少商贾等着收种子。玉米杆对牧民来说用处也不少,无异于多了种帮牲畜过冬的青贮饲料。反正好处多到数不清,种就对了!

现在大伙都说跟着王小状元走,总不会有错的!

他们现在越过越好的生活不就是跟着王小状元闯出来的吗?

这些话是李燿这个王派关学首席大弟子带回来的,因为跟着张老道学的本领越来越多,李燿感觉自己忙不过来,便和文哥儿提出回去收点学徒。他是大弟子,有义务把他们王派关学发扬光大!

人手回西北挑,一来算是提携自己人,二来这样挑出来的人也更信得过。

文哥儿对李燿这个想法是很支持的,李燿便抽空回了趟甘州,亲自挑了一批机灵的学徒带回京师。等他再次抵达京师便眉飞色舞地说起甘州当地人是如何惦念着文哥儿的,表情里满是与有荣焉的骄傲,简直比自己被人夸了还得意。

文哥儿能说什么呢,只能亲自见了李燿挑回来的那批学徒,勉励他们好好跟着李燿学本领。

到了年底,文哥儿这个状元郎熬了六年的资历,终于看到了休大长假的曙光——他有资格回乡省亲啦!

本来他们家长辈都在京师,他是没机会回乡去的。不过王老爷子最近有点想念家乡了,想回去跟长子一家住一起,顺便亲自去看看前些年他们家在越城置办的产业。要不然他这个一家之长连他们王家新家的家门都没见过,岂不是叫人贻笑大方?

王老爷子一门心思想回浙江种竹子去。

文哥儿兄弟俩便开始竞争起送祖父回老家的机会。

最终文哥儿因为顺利赶在年前完成了《大明会典》的收尾工作,成功打败了近来事务格外繁忙的王守仁!

可惜这份胜利是短暂的,王守仁这厮当爹后更不要脸了,抱着他儿子跑去找王老爷子叹着气说:“唉,我回不回去倒是没什么,只是亿哥儿三岁了都没回过浙江,总得叫列祖列宗知道您四代同堂了啊!”

王老爷子向来疼爱王守仁这个长孙,对王正亿这个重孙子也是分外喜爱的,闻言顿时动摇起来。

没犹豫多久就决定让王守仁一家三口陪他回浙江去。

气得文哥儿哟,当场想约王守仁打一架。

王守仁假惺惺地宽慰道:“你看我比你早中进士,算下来都熬九年资历了,不得让我先回乡省亲去?你再等几年,以后总有机会的!”他说完还把儿子塞给文哥儿玩,当做是抢走他省亲机会的补偿。

小侄子冷不丁被亲爹塞给自家三叔,只能仰起头眼巴巴地看着文哥儿,还抓着文哥儿衣领一个劲喊“酥~酥~”。

文哥儿只能扛着小侄子去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