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戏明
  4. 第313章 第 313 章
设置

第313章 第 313 章(2 / 4)


都有机会面圣的,说不准他们激动之下春闱能超常发挥!

别说来的是一国之君了,就说你是一个正勤勤恳恳埋头学习的普通学生,市长突然过来看你,甚至还亲切友好地跟你聊了几句,勉励你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好成绩,你能不激动?

这是桩大好事啊!

没想到他们新社成立不到两个月,就有这种从天而降的好福利!

我们当今圣上朱祐樘,激励新社成员上进的工具人罢了!

文哥儿把自己的想法给他爹讲了讲。

王华:“………………”

就他儿子这性格,与其担心他以后被人弹劾结党,倒不如担心他哪天被皇帝或太子气怒之下砍了脑袋。

毕竟这小子气起人来那是真的不看你是谁。

文哥儿没管他爹的复杂心情,溜达回去整理明儿的交流内容了。

翌日新社成员依然在大兴隆寺聚会。

文哥儿不藏私,祝允明他们也一样。

吴宽归家守制,他们在京师的前辈就是同样来自苏州的王鏊了,王鏊还是祝允明的乡试座师,是以祝允明他们时常会去王鏊府上请教。

但凡这一旬之内在王鏊那边学到了什么,祝允明他们也会拿出来与文哥儿分享。

其他人也差不多。

哪怕没有王鏊这样的好前辈在京师,他们也会拿出自己读书过程中碰到的疑问来跟大伙一起讨论。

有时候提出一个能启发思考的好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

经历了思考的过程,学到的东西才会更牢固,要不然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点往往会像酒肉穿肠而过一样,在你脑子里逗留个一天半天就没了!

同样的,表述和传授其实也是一个巩固的过程。

假设你想把一个内容传授给别人,那就必须有意识地组织好语言把它归纳总结清楚并清晰地表述出来,整个过程中你的大脑无疑要积极主动地去加工和处理这部分信息。

这都还记不住,还有什么是能记住的?!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磨合,大伙都发现每旬的交流总结聚会对他们而言都是难得的提升机会,整个新社可谓是学习气氛高涨。

这是自己结的社,没人逼着他们读书上进,只是他们身在其中,不知不觉就觉得自己要是荒度一旬是很羞耻的事。

别人都学到了新知识,你怎么没学到?

别人都能拿出问题来交流,你怎么拿不出来?

都得学,都得往死里学!

都得想,都得绞尽脑汁地想!

文哥儿没提朱祐樘父子俩可能过来(甚至还会带上李东阳他们这些阁老和翰林学士),自己也没多少在意这件事,人到齐以后依然一如既往地跟社员们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问题。

朱祐樘他们过来时,看到的就是新社成员分作两派,为一道经义题争得面红耳赤。

有个年少气盛的浙江士子还拍桌子叫板。

场面果然非常热闹。

朱厚照本来乖乖跟在他父皇身边,见此情景顿时激动起来,挣开他爹的手咻地一下跑到文哥儿身边,好奇地把他小小的龙脑壳挤到文哥儿身边,追问道:“怎么啦?怎么啦?小先生,他们是不是在吵架?”

瞧见朱厚照那一脸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文哥儿心道等你以后当了皇帝,估摸着天天能看到他们吵架。

明朝文官有三宝,吵架(有一定可能升级为打架),撞柱(一般自己撞不死但能把皇帝名声撞臭),挨廷杖(挨完就是不畏皇权正直敢谏的铮铮直臣)!

所以说,只要当了大明皇帝,有的是机会看文人吵翻天!

这只猪猪现在居然觉得吵架好玩,真是太天真了啊!

以后有的是他头疼的时候!

尤其是那些个翰林院出身的文官,他们可是负责编写《某某皇帝实录》的。

啧啧,你不好好哄着他们,他们回头就把你胡搞瞎搞的光辉事迹写进史书里!

一本实录往往几十上百万字,指望下一任皇帝逐字逐句帮你好好审核吗?

不可能的!

还是争取比跟你有仇的人活久点吧!

只要你命够长,那些个和你有矛盾的家伙就没机会编排你!

文哥儿瞅了眼旁边转来转去听两边辩论的龙脑壳,觉得以后有必要开设个养生小课堂,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养猪。

不然这只猪猪将来要是没能活过仇人,他这个“东宫故人”说不准也要跟着遗臭万年!

在大明打工可真不容易,还得考虑老板命够不够长!

文哥儿在心里嘀咕了几句,转头看了看混在边上看新社成员辩论的朱祐樘等人,顺利接收到他们转达过来的“不用多礼”信号。

他本来就没打算多礼,笑眯眯地跟周围好奇朱厚照身份的人解释了几句,只说这是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