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戏明
  4. 第138章 第 138 章
设置

第138章 第 138 章(2 / 3)


天底下这么想得人少吗?<\/p>\n

肯定是不会少的。尤其是一些家中不富裕的人,对他们来说冬天烧火取暖是非常奢侈的事,一旦忍痛烧了,自然是连一丝丝热气都舍不得往外放。<\/p>\n

便是那大富大贵的人家,大多也不觉得这“热气”能杀人。<\/p>\n

这才会酿成那么多惨祸。<\/p>\n

其实便是有人提醒了,很多人也不觉得这事儿会落到自己头上。<\/p>\n

太后见朱祐樘两人这般表现,也想起了自己的孙儿,不由让他们叮嘱底下的人注意着点。<\/p>\n

不仅要注意皇孙那边,还得注意皇孙的乳娘,好炭好被褥别省着,要保证暖和且不会中那煤炭毒。不然她们出的奶不好,对皇孙也不好!<\/p>\n

张皇后赶忙记下太后这些叮嘱。<\/p>\n

等关于如何养育皇孙的事都聊完了,朱祐樘才和太后她们讲起这事儿又是那王家小神童牵的头。<\/p>\n

这小孩儿不仅聪明伶俐,还擅于观察和发现,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都一下子抓住其中关窍。<\/p>\n

别看他今年才四岁,所做的事一桩桩一件件的,可比不少大人都要厉害多了。<\/p>\n

小时候便这么能干了,以后绝对是个能为朝廷、为百姓办实事的能臣!<\/p>\n

太后夸道:“确实是个好孩子。”<\/p>\n

这么大一点的孩子,不跑出去玩泥巴玩得自己满身脏兮兮已经很不错了。谁家孩子能像他这样小小年纪就闻达于朝堂?<\/p>\n

更难得的是,这孩子隐隐有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p>\n

不管是上次的《讨“金莲癖”檄》还是这次通过丘濬请宣谕,都不是为扬名为私利,而是确确实实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才奋笔疾书,想通过自己手中小小的笔杆子尽可能帮到那些可能遭受苦难的人。<\/p>\n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连丘濬这样跻身阁老之列的人都对这孩子另眼相待,难道仅仅是因为他长得讨喜可爱?<\/p>\n

朱祐樘听太后也这么认为,心中更觉这小神童乃是老天给他的“祥瑞”。<\/p>\n

母子几人闲聊了一会,朱祐樘又命人把顺便捎带过来的胎毛笔拿给太后与太皇太后。<\/p>\n

她们一个是皇祖母,一个是皇□□母,理当也存一支。<\/p>\n

太后笑道:“我听说这胎毛笔也是王家那小神童带起来的,要不然京师可没有这样的风俗。”<\/p>\n

京师过去大多是外族的都城,许多习俗都是太宗迁都后才慢慢兴起的。<\/p>\n

像胎毛笔兴许在一些地方曾风行一时,京师却是今年才掀起了这么一股子做笔风潮。<\/p>\n

“确实是他看书看来的,翰林院那些学士们最先做了起来。”<\/p>\n

都是为人父母的,哪怕明知什么“状元笔”皆是野史传说,也想借此博个好彩头!<\/p>\n

思及文哥儿给宫里宫外都带来了这么多乐事,朱祐樘笑道:“这次我们的小神童又提出一桩有益于百姓的好事,怎么都得赏赐一二才是。”<\/p>\n

于是朱祐樘命人挑拣批上好的文房用品,派人送去王华家作为嘉许。<\/p>\n

王家小神童勤勉而好学,肯定不喜金银俗物,更爱读书习字!<\/p>\n

另一边,文哥儿正在家里玩耍呢,就听人说宫里来人了。<\/p>\n

文哥儿跑出去一看,觉得来的太监有点眼熟,好奇地问道:“我们是不是见过?”<\/p>\n

那太监笑着回答道:“小的谷大用,是见过的。小官人忘了吗?你头一次入宫,还是小的送小官人出宫门的哩。”<\/p>\n

文哥儿每日忙这忙那的,见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碰上很多人也只觉得眼熟,别的就再没有什么印象了。<\/p>\n

经那叫谷大用的太监这么一提醒,他一下子就想起来了,立刻表示自己记下了谷大用的名字,下次一定不会再忘。<\/p>\n

谷大用目前在御前当值,虽还算不上宫中有头有脸的“大珰”,做事却已十分妥帖。<\/p>\n

他没与文哥儿透露朱祐樘与太后他们的谈话,只恭敬地把御赐之物都呈给了文哥儿,将朱祐樘要他转达的夸赞一句不漏地带到。<\/p>\n

文哥儿听了十分高兴,开开心心送走谷大用,转头给岑老太太她们看自己拿到的御赐文房用具。<\/p>\n

皇帝用的自然都是好东西,像这笔就是全是湖笔,时人素来有“湖颖之技甲天下”之说,湖笔也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