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唐便利店
  4. 梦回长安城 076 宰相怎么都喜欢往上河村跑
设置

梦回长安城 076 宰相怎么都喜欢往上河村跑(1 / 2)


“还可以这样?” 朝堂之上,戴胄看着杜如晦侃侃而谈,不由得发出了感叹。 今天一上朝,杜如晦就提出最近各地民众领到鸭苗以后消极饲养的问题。 然后给出了一套解决方案。 其中对于民众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还有预期收益的分析可以说是闻所未闻,但是细想之下却太有道理了。 现在民众养十只鸭子,只能免除十天的徭役,然后在杜如晦的计算下,养十只鸭子付出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远远超过了十天的徭役对民众收入带来的影响。 大家同样都是读的四书五经,为何克明兄突然就如此优秀了? “世人皆逐利,当以利使之!”最后杜如晦总结道“民费百钱之力,获十钱之利,何以使之?” “臣附议!”房玄龄站了出来“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 接着几个朝臣都纷纷表示了同意,李世民当然没什么说的了,这事儿只有几个大唐朝廷的核心成员知道,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克制蝗虫,缓解即将到来的蝗灾。 如果养鸭人自己消极怠工,不让鸭子出去多多捕食蝗虫幼虫,那么他们用铁矿换来的鸭苗就完全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只是杜如晦为何会突然了解这么多东西?李世民在龙椅之上频频看向杜如晦也百思不得其解。 “杜相,陛下有请!”退朝以后,杜如晦就被一个内侍给叫住了。 房玄龄给了他一个眼神,杜如晦点了点头,就跟着去了显德殿。 “克明,坐!” “臣不敢!”杜如晦躬身“今日朝堂上所说之言,并不是臣想到的!” 要知道在朝堂上,李世民当时可是大大的夸奖了杜如晦一番,当时是不方便说,可是这会要是还不先解释清楚,那可就是真的有欺君的嫌疑了。 “哦?那不知克明是听谁说的?”其实刚才杜如晦说的时候,李世民就有所怀疑了。 因为很多用词,完全就不是这个大唐应该有的,而最近最多出现这类词语的地方,就是上河村了。 “乃是上河村一个小丫头所说!”其实说起来杜如晦都有些脸红。 这民众对饲养鸭苗积极性不高都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满朝文武却一个人也拿不出好办法来。 究其原因还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想法。 大家身居高位,都觉得免除了十天徭役,已经是恩德了,民众再帮着朝廷养鸭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压根就没有往提高民众收益那方面去想。 “一个小丫头?”李世民也先是一愣,然后恍然大悟“哈哈哈哈,是唐平的那些学生吧?如果没猜错,应该是二丫!” 他去过唐平那里几次,也见过唐平上课,对唐平那上河村一群孩子里面那个叫二丫的还特别关注过,那丫头确实是机敏过人,学什么东西都比别人快,在唐平的学生里面,是仅次于李白的存在。 杜如晦点头说是,心下却已经了然,陛下如此了解上河村唐平的事情,看来自己和房玄龄的猜测果然没有错。 只是现在大唐已经立了李承乾为太子,也不知道多出来一个如此才华横溢的私生子对于大唐来说,时好时坏啊! 两人又闲谈了一阵,杜如晦就被放了出去,和房玄龄一样,出来以后已经是一身冷汗,涉及皇室幸密,每一句话都要小心翼翼。 而他昨天在上河村本来还非常期待见上唐平一见,现在也熄灭了这个想法。 自己身居相位,唐平又身份敏感,自己还是少和他有瓜葛为妙! 李世民批了杜如晦的奏折,也有些发愁。 自己的宰相,怎么一个二个出城都喜欢转到上河村去?那里风水好还是咋滴? 但是自己总不能下令说,谁都不许往那里去吧?那不是欲盖弥彰了吗? 思来想去,也没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只能暂时顺其自然了。 只有唐平这个当事人还不知道,他居然已经成为了“房谋杜断”心目中的私生子了。 也不知道自己居然在朝堂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他这会正看着自己系统里面的一组数字懵逼呢。 “小空,这是什么意思?咦,又变成了了!” “这是你推广数学的进度,这个任务你随时可以结束,奖励会根据结束时的数据进行结算。” “也就是说现在因为我,这些数学理论已经开始被推广开来,越到后面影响越大,奖励也就越好,对吧?” “是的!” 这样唐平就明白了,反正自己现在也不急着要什么奖励,就让它这么挂着呗,就像手机上的挂机游戏一样,等到需要资源的时候再点收取好了,就是这个奖励是盲盒,具体是什么,现在不知道。 很快,一纸文书被放往了大唐各地,帮朝廷养的鸭子,在半年以后上交一半,剩下一半又各家各户自己解决。 这文书一到,不少人居然都有些不敢相信,和衙门里面的差役再三确定以后才肯定,这居然是真的。 “去,做些竹篱,把咱家的田围起来,鸭子放进去,他们爱怎么吃虫子怎么吃,吃完一片再围一片!” “三娃,快去叫你哥一起,去河里捞些河虾来喂鸭子!” “爸,你看我挖的这些蚯蚓能喂鸭子吗?” 就像杜如晦说的,世人逐利则以利使之,这一下子,那些领了鸭子的人都热情高涨起来,朝廷提供鸭苗,他们只用负责饲养就能分走一半。 就算有的鸭子可能中途夭折,但是怎么算也比原来只能抵十天徭役要划算啊! 而很多原本没有领到鸭苗,嘲笑自家邻居吃力不讨好的,也纷纷前往当地的衙门,询问还能不能领的到。 在得知以后养鸭会半年一批成为常态以后,才悻悻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