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庆第一太子爷
  4. 第六十七章 确实有理
设置

第六十七章 确实有理(1 / 2)


陛下英明,此事错综复查,确实不可枉下定论。”

这句话一说来,刘启就想到了,他有这么好心?后面肯定是没憋着好屁。

果不其然。

“不过,老臣心想,此事必然与匈奴有关,是不是他们已经知道,太子练兵,正要与匈奴对战之事。”

“如此,匈奴便心生怒怨,犯下如此弥天之罪。所以,归结根本,还是匈奴与大庆的关系未稳。”

听到这,刘启的心中已经开始暗骂了。

你个老王八犊子,可真是够能扯的啊。

眼见刺客一案,无法给自己定罪了,就立马转到了匈奴的事件上,简直就是无赖!

“方才早朝之初,陛下也都听到了,我朝内忧不断,外部势力也不稳定。”

“此一时彼一时,现下我朝要与之匈奴交恶,就决然不是明智之举。”

“不仅会加重我朝国库财力负担,更是会给到虎视眈眈的敌国可趁之机。”

“届时,因为一个小小的匈奴,恐会将我大庆,推至于万难之境!”

随着杨文渊慷慨激昂的言辞,身后的狗腿子连连点头,就好像他说的都是真理似的。

待他话音刚落,众臣蜂拥而出。

“臣等附议杨大人之所想!”

“陛下,杨大人所言有理啊!”

庆帝半眯着双眼,沉思了片刻。

“杨爱卿,那你的意思是?”

杨文渊双手一合,向着皇上微微行礼。

“鉴于目下的状况,老臣建议,应当立即停止与匈奴之间的交恶,取消太子出兵匈奴的计划。”

“另,为彰显我国之诚意,应当特派太子,携重金及物资若干,远赴匈奴与之进行讲和。”

“如此,方可保我大庆之安定。待我朝内忧之患消除,与旁国之间关系稍缓,其他之事,再行图之。”

要是可以的话,刘启真想此时冲上前去,薅住杨文渊的头发,当当给他一顿炮拳。

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的目的就一个。

让皇帝收回自己的兵权,同时让自己远赴匈奴去讲和,这也算是一种羞辱。

但更重要的是。

自己这一去,到底还能不能回来?

要是有心人跟匈奴已经联系好了,怕不是自己前脚刚踏入到匈奴境地,后脚就会被扣押成人质。

那时,杨文渊便可以毫不费力的,扶持一位新的傀儡皇子上位,打有可能,就是无脑的刘隐。

算盘打的挺响,但本王,岂能如你所愿?

从刘启心想之际,朝堂上的已然只有同一个声音。

众臣都在附议杨文渊的决定,逼着皇上,能够照此进行决定。

不光是他们,就连刘玄,跟刘隐,也在这一刻,直接就站到了杨文渊的一边。

另一边呢,武官就很是安静。

刘启并不奇怪,之前就想到了,他们关心的,只是到来的白启,能否成为他们新任的“头狼”。

至于是太子换不换的,或者是打不打匈奴,这都是皇上说了算的事情。

随着嘈杂的声音渐渐安静。

刘启这时候也已经想好,将要如何应对。缓缓走到了杨文渊的身边,并冲着他微微一笑。

虽然刘启笑的很亲和,可在杨文渊的心中,却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信号。

“父皇,儿臣以为,杨大人所言,确实有理。”

跟其他大臣一样,杨文渊很是疑惑。

但之前的经验告诉着他。

不对,这小子肯定又想到了什么鬼点子。

“哦?你也认为杨大人所言有理?赞同与匈奴讲和吗?”

问话的时候,庆帝的手在桌下,紧紧攥着。

刘启轻笑了一声。

“父皇,既然各位大臣都觉得,我大庆不敌于匈奴,儿臣又岂能一意孤行呢。”

“所以,儿臣不仅以为,既然要和,那就应该拿出更多的诚意出来。”

听到这,众人都已经傻眼了,还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反应过后才觉得,不,是太子脑子有问题。

“什么是更多的诚意?”

“黄金白银什么的,怎么也要拿出几百万两吧”

“至于物资,匈奴今年不是大旱吗,不如就送给他们十万匹马,牛羊若干好了,什么丝绸、物器的,也都给他们多准备上一点。”

“其次,什么美女啊之类的,也都不要吝啬,能给就给,仆人也给,这样才能彰显我大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