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问鼎十国
  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契丹灭 东北归附
设置

第一百一十四章 契丹灭 东北归附(2 / 3)


步步来到了契丹的开皇殿。

站在大殿前,看着下方巍峨的士兵,高声道:“朕永远不会忘记,耶律德光在会同十年以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于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并且在同年二月一日,登东京皇宫正殿,接受百官朝贺,宣布国号‘辽’。”

“这是我中原最大的耻辱,朕潜邸之时,便立下宏愿,有朝一日,直捣临潢,取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今日在你们的浴血拼杀之下,朕站在这个地方,实现了昔日的宏愿。”

“你们都是好样的,大虞军人万胜!”

三司禁军听闻莫不热血沸腾,高举着兵器,大声呼喝:“万胜,万胜,万胜!”

在一旁的符彦卿也激动了眯起了眼睛,他这一生半辈子都在跟契丹打交道,深知契丹的厉害,想不到有生之年,竟然能够看到契丹的覆灭。

罗幼度听着震耳欲聋的呼喊,走进了开皇殿。

开皇殿里摆放着各种历朝历代的帝王器皿,有汉武帝时期的匾额,有唐太宗李世民用的龙椅,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比如武则天造的东原鼎,后晋伪造的传国玉玺等……

当年武则天为了彰显正统,利用儒、佛、道的思想来巩固地位,作大乐、铸九鼎。其中诸多大鼎因为是铜制的,为后人熔炼了。代表徐州的东原鼎,留了下来,流落到了契丹。

至于后晋伪造的传国玉玺,契丹人一直以为这就是秦始皇的那一块,以致于一直以正统自居,自称:大中央辽契丹国。

这些玩意其实没有什么大用,罗幼度并不怎么重视,他不太习惯用别人的东西,帝王器物帝王器物,他用的东西也是帝王器物,又不是没有,何必用他人的?

但他更清楚,这些都得带回去,留在契丹就是一种后患……

真正让罗幼度兴奋的还是珍藏在宝库里的各种名家真迹:耶律德光这王八犊子走的时候,将秦汉以后存储在宫廷里的名家珍藏都带到了北方,其中包括了王羲之、李白、杜甫、颜真卿、吴道子等人的真迹。

最让罗幼度高兴的还是在这些真迹孤本中寻得了《韩愈集》。

《韩愈集》是韩愈门人李汉曾编其遗文,总结出来的四十卷书籍,但传至后世只余下《韩昌黎集》。

罗幼度在后世就大爱韩愈,相比李白、杜甫这些大众偶像,他更崇拜韩愈。

在中原的时候,就有心收集韩愈的文集,不想尽在契丹寻得了。

罗幼度有些惊喜的看着手中的文集,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笔自不用说,《韩愈集》里除了耳熟能详的《论佛骨表》、《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论淮西事宜状》、《师说》以外,还有许多未传世的雄文。

因为韩愈的文章发言真率,无所畏避,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但又敢批判儒家不正确的传统观念。他尊儒但不墨守,敢于突破流俗之见。他甚至能够做到自打嘴巴,亲自写文章驳斥自己之前的观点,承认自己原先的不足。因故很多文章不同流俗,不容于时代,加上印刷术不发达,以及唐末五代之乱等各种缘故,大多失传。

罗幼度看着韩愈文章中透露的开明思想,推崇尊重传统文化,又敢于挑战不适应时代腐朽的传统,实在对罗幼度的口味,感慨道:“昌黎先生的雄文,失传实在太可惜了。”

有人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前一句是当之无愧,但后一句就有些膈应人了。

就韩愈那开明的思想,焉是程朱理学一潭死水可以相比的?

罗幼度顿了顿,说道:“契丹人从也是我大虞子民,朕打算在临潢建一座图书馆。这些文章、孤本,朕打算拓印一份留在临潢,供给此地学子抄写借阅。此外朕估计有不少宝贝让契丹历代酋长赏赐给有功之臣,传令下去,朕不夺他人所爱,不求原版。只要拓印一份即可。朕不愿先人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因此失传……”

罗幼度拿下临潢之后,最关注就是华夏文化的传承。

罗幼度并没有立刻凯旋归国,而是凭借覆灭辽朝的气魄,在临潢府大刀阔斧的进行整改。

他将汉、契丹一家的思想传给契丹百姓,然后将契丹所有贵族都席卷一空。

契丹皇族有贤名的安置于汴京、洛阳,当作猪来圈养,恶名昭彰的直接处死换取民心,顺便震慑宵小。至于诸多贵族都准备丢往交趾、琉球填充人口。

罗幼度强硬的态度做法自然引得了绝大多数契丹贵族的不满,但是他们别无选择。

大虞十万精锐就在临潢府,身为阶下之囚,他们只能被动的应允。

当然这里面耶律贤、耶律贤适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依照罗幼度的原定计划是要杀上一批人,让他们感觉到痛了,自然就跟着老实。

现在有了耶律贤、耶律贤适从中周旋,罗幼度并没有举起手上的刀。

只要他们到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