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医汉
  4. 第 173 章
设置

第 173 章(1 / 2)


同样是除夕夜,淮阳郡却远没有江夏郡这么热闹,毕竟对于大汉人来说,除夕还不是除夕,十二月最后一天和一月最后一天又有什么区别?

只是北方的冬天哪怕过了五九还是冷得很,所以汲黯这个年迈的淮阳太守还是得坐在炉火边上才能借着火光读一些不甚要紧的信。

比如霍善这个五岁太守的来信。

哪怕不是第一次收到霍善的信,汲黯还是觉得刘彻这件事做得忒荒唐了,只恨自己不在长安,不能当面找刘彻仔细说道说道。

陛下糊涂啊!

即便对刘彻莫名偏爱一个奶娃娃的事多有微词,汲黯还是没把霍善的来信置之不理,而是趁着还没有睡意细细地读了起来。

一读之下,汲黯就睡不着了。

信上那几句话就那样在脑海里不停徘徊: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童谣像是一道惊雷,狠狠地劈到了汲黯脑门上。

汲黯自己是个特别较真的人,刘彻做事有问题他都敢当面说出来,在奏疏里说起话来就更不客气了。

五岁的小孩能凭空捏造除这样的风谣来吗?

无非是已经有人这么做了,霍善才能从别人那里听说!

长此以往,大汉的江山社稷危矣!

汲黯当场叫人点起蜡烛(这也是霍善给他送的),连夜写了篇声情并茂的奏疏……骂刘彻。

没错,汲黯感觉这事的源头在刘彻身上。

刘彻现在固然还没有昏庸到祸乱江山的程度,可是他早就对刘彻用人“后来居上”这件事耿耿于怀,如今当这个太守更不是他心中所愿,他还是更想待在长安当面骂……哦不,当面劝谏刘彻。

明天就让人快马加鞭往长安送奏疏去!

新年第一件事,当然是要给刘彻上书抒发一下自己对大汉江山的关心!

远在长安的刘彻哪里知道自己要挨骂,他自己去不了江夏郡,但心里还是惦记着霍家父子俩背着他都玩些什么新花样。

翌日一早,刘彻和终军聊起这件事,终军当场自告奋勇表示自己可以替刘彻去江夏郡视察,保证不能错过江夏郡那边的元宵灯会。

刘彻对终军这个年轻人很是喜欢,见他身强体壮的,肯定经得起这样的奔波,马上欣然地放他出行。

终军就这么奉命出去巡察江夏郡。

他一路换马到了襄阳,决定在襄阳休息一宿。

襄阳令照例是设宴给终军接风洗尘,席间聊到隔壁那位小太守时他还颇为感慨,与终军说道:“霍府君当真是爱民如子,不仅帮安陆县的人治那血吸虫病,还给我们南郡这边反复提醒。如今我们郡中黔首见到那钉螺那是绝对不敢入嘴的,全烧成灰当肥料去。”

提到这东西,襄阳令那也是一脸后怕。

听说不仅吃了附有血吸虫幼体的东西有害,连接触疫水的话都有可能通过皮肤

钻进人身体里,当真是防不胜防。

他们目前能做的也只有发现这类疾病后把周围的钉螺全都消灭掉以及让已经染病的人及早接受治疗了。

听说霍善去跟进这类水乡常见疾病途中还严惩了一批扎根安陆县坑蒙拐骗的假巫医,襄阳令对此十分敬佩。

他一个三四十岁的人都做不到去管这些事。

襄阳令对霍善这位小太守颇有好感,不吝于在终军这位“天使”面前多夸几句。

听说霍善已经在江夏郡安排了好几个造纸作坊,他现在多多示好,想来他们襄阳这边应该能成为头一批用上新纸的地方!

襄阳令心里存着这样的想法,吹捧起霍善来越发卖力。

终军:?

终军也是和霍善接触过的,知道那是个很讨喜的孩子,可也不至于让襄阳令这么夸吧。

霍善是江夏郡太守,又不是南郡太守!

终军怀揣着满腹疑惑,好好休息了一宿就继续快马加鞭地赶往西陵城。

终军一路快马兼程,正月十三就到了西陵城外。

终军是奉命过来巡察的,沿途驿站早已提前告知太守府。

霍光作为和终军有点交情的友人,被李长生安排来接待终军这位巡察使者。

其实霍光也是这两年才进的郎署,与终军这位才华出众的御前新贵交情不算多深,不过见了面也算说得上话。

他含笑接引终军往城中走。

终军踏入城中,就感觉到西陵城的不一般。

入眼就是各家各户门前挂着的灯笼与张贴的春联。

尤其是那春联,瞧着格外喜庆。

连城门侧供守城士兵歇脚的廨舍前都贴着一副。

终军忍不住驻足品读起来。

霍光见沿途的春联吸引了终军的注意力,也跟着停下来给他讲解道:“这是阿善写的。”

私底下,霍光这个叔父还是喊霍善一声“阿善”。

霍光不是纯粹的读书人,终军却是以学问闻名的,他一看就知道这饱含期许的对句确实出自小儿之手。

比之汉赋惯用的那些华丽辞藻,这些春联的用词明显要更直白一些,读来朗朗上口。

不仅终军爱看这东西,连络绎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