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文明破晓
  4. 第732章 量大管饱(二)
设置

第732章 量大管饱(二)(2 / 5)


告中,这些看法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说很有打动的能力,尤其是当牧师们对着信众大声疾呼,“击败中国人,是主交给我们的任务!”听布道的信众们都会发出一阵欢呼。牧师们随即带领着信众高唱战斗圣歌“哈利路亚”,很有万众一心的模样。

但艾德礼知道罗斯福对政治家的界定是正确的,他换了一个说法,“英国建议加入反报复的内容。”

听到这话,罗斯福对艾德礼的评价低了不少。艾德礼并非不聪明,却太小气。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英国的利益,却忽视了现状。英国再不是曾经的世界霸主,而是完全被动的一方。在这方面,艾德礼不如丘吉尔。丘吉尔至少能清楚的认识到英国的现状,所以才会坦率地指出事实,“直到新世界在神认为恰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艾德礼又是提出白人世界,又是提出反对报复。其目的不就是想成为“白人世界”理念的倡导者,进而获得英国本不该拥有的发言权么?

这是弱者的表现,只是这么做的弱者并不自知。上一个这么做的是提出“黄祸论”的威廉二世,那时候的英国还很强大,并没有去呼应威廉二世。

亲眼看到英国衰落到这个地步,罗斯福并不高兴。与英国现在的首相相比,何锐的格局高到必须仰望不可。罗斯福不得不怀疑,英国这个队友在未来真的能帮上忙么?到了面临艰难选择的时候,英国会不会在背后捅刀子?

见罗斯福没有回答,艾德礼认为自己的看法打动了罗斯福,他继续说道:“总统先生,我们都认为英美两国有必要建立更美好的人类世界。但是这个过程绝不能是暴力的,毁灭的。而中国却利用文明传播早期的一些悲剧来煽动仇恨,鼓动杀戮,这种做法是野蛮的。我们作为文明世界,必须对抗这种野蛮。”

罗斯福不好否认艾德礼的话,但是他更怀疑起艾德礼的可靠性。这个人所说的都是结果,并没有抓住根本。美国上层精英们当然知道美国历史上都干过什么,罗斯福家族曾经是美国屈指可数的贩奴大户,罗斯福家族还从事过向中国贩卖鸦片的生意。但美国精英学术层分析中国报复心态得出的结论中认为,这些破事并非中国报复冲动的根本。

令中国愤怒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国在过去上百年中的极端傲慢,这种傲慢使得欧美工业国对非工业国报以傲慢的蔑视。对中国这个伟大的文明来说,傲慢地蔑视才是中国最不能忍受的部分。

美国经营层认为,如果何锐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很大原因就是何锐是第一个尊重非工业国,愿意平等对待非工业国的工业国领袖。已经有非常多的案例可以证明这点,朝鲜、琉球、上缅甸、阿萨姆。这些曾经被工业国以蔑视态度践踏在脚下的国家都在中国帮助下得到了独立,并且得到了平等对待。

何锐政府并不粗暴地命令这些国家,也不认为这些国家没有理解与实现工业化的能力。何锐政府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教育体系,理顺政治经济关系。大量接收这些国家的留学生,认真地培养留学生。通过教育帮助这些国家理解到她们的优势项目是什么,并且在亚洲经济共同体内让这些国家在优势领域上获得其应有的那部分定价权。

看来必须把艾德礼换掉,罗斯福做出了决定。做出判断后,罗斯福冷淡地说道:“美国不会修改对大西洋宪章的内容。”

艾德礼碰了一鼻子灰,心中非常失望。但当下是英国求着美国,他已经没有拒绝美国总统的能力。既然罗斯福做了决定,艾德礼只能不再作声。

罗斯福见艾德礼竟然没有更多的建议,换掉艾德礼的想法更加坚定。在罗斯福对战争的设想中,即便英美能够击败中国,最终的解决办法也是让中国加入英美制定的世界秩序之中。如果英美无法击败中国,美国就会选择与中国谈判,寻求美国在中国制定的秩序中的位置。

而艾德礼所期待的一切,都需要美国与中国死战到底,打到最后一兵一卒,甚至打到全民战死。罗斯福的目的是为美国争取到更光明的未来,而不是让美国去死。从这个角度看,艾德礼或许是一个合格的英国首相,却不是合格的美国伙伴。

大西洋宪政签署过程中,英美两国元首并没有什么交流,只是板着脸签署了文件就草草结束。罗斯福一下船就对身边的国务卿赫尔说道:“如果丘吉尔是首相的话,或许对英国更好。”

赫尔愣了愣。即便英国衰落了,美国现在也没能力直接操纵英国内政。不过罗斯福这么讲,国务卿赫尔和不得不考虑一下可行性。

艾德礼等罗斯福下了船,整个人看上去仿佛打了败仗一样。签署大西洋宪章只是第一阶段,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态度让艾德礼感觉很难理解。民族自决这种事情,唱高调是没问题。可是以美国国内的人口和种族情况,难道罗斯福没有意识到,一旦战败,美国可能出现分裂么?

如果罗斯福真的这么理想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