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那年1981
  4. 186 活着一辈子为啥这么难
设置

186 活着一辈子为啥这么难(1 / 3)


母亲住院期间,三瘸子一直寸步不离在医院陪护。 因为不需要那么多人全在这里陪着,老大和老二两家就先回家了。 中间来过几次,替换老三让他休息一下。 三瘸子因为是坐山招夫出去了,虽然是去伺候别人的父母,从俗理上说对自己父母的赡养义务已经转移到女方公婆那边去了。 他知道这一点,但这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啊,哪能因为坐山招夫走了就心安理得认为自己没有责任了呢? 不但认为自己有责任,而且感觉这些年自己坐山招夫走了,没有在家对父母尽孝,心里对父母一直亏欠。 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大仓娘自己不能来,但是嘱咐他在医院多待些日子给婆婆陪床的情况下,他就尽心尽力寸步不离地陪护老母亲。 嫁个女儿出去都要不适应,经常想她娘呢,何况本不应该离家的大男人嫁出去! 陪床不以为苦,反而感觉到又跟娘生活在一起的幸福了。 眼看着母亲要出院了,大哥大嫂,还有二哥,都来了。 唯有不见二嫂。 三瘸子很奇怪,有点不正常啊。 因为二嫂一直比大嫂好太多,父母有事大嫂总是装模作样推卸责任,这些年母亲大部分的事全靠二嫂了。 现在母亲摔伤,要出院了,二嫂怎么也不会不来啊! 就是因为感到不正常,所以就问二嫂怎么没来? 大哥大嫂,还有二哥,谁也不说话。 大哥脸色相当精彩。 大嫂鼻孔朝天。 然后二哥眼圈儿一红,走出病房去了。 三弟一看就知道有事,就跟了出去。 问二哥,二哥起初不说,后来终于忍不住,攥着三弟的手呜呜地哭了。 “老三,你说咱弟兄们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自从母亲摔断腿,这些天大嫂在家是上蹿下跳。 医生说了,股骨颈太细,就是年轻人摔断,愈合的概率也不高。 母亲七十多的人了,这么大年纪,骨头几乎不长了,以后大概就是瘫在炕上的结果。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不能愈合,后期还要动手术,这又要一大笔钱。 当然那是后话,就说眼前,婆婆肯定不可能再回她自己那个家单独过了。 目前就不能自理,必须要跟着儿子儿媳生活,让他们伺候。 一下子添一个不能自理的婆婆来家需要照顾,端屎端尿的,换了谁都要犯愁,尤其是大嫂。 但是再犯愁,她也不可能提出来不养。 要是不养老人,传出去四邻八乡就会一臭到底,以后她儿子甭想娶媳妇,闺女也老在家里算了,肯定没有一个任何一个媒人上门。 但是清闲惯了毕竟不甘心,尤其是占不着便宜就觉着吃亏了的性格,总感觉就这样老老实实把婆婆接家里来太吃亏。 她觉得完全可以在三瘸子身上找点由头。 她的理由就是,三瘸子坐山招夫一走十年,父母的事都是老大老二管。 现在婆婆瘫了,轮也轮到三瘸子出点力了吧? 于是她不计前嫌,暂时忘却老二媳妇在医院差点跟她对骂的仇恨,又跑去跟老二媳妇串联。 意思是妯娌俩统一意见,然后等婆婆出院的时候跟三瘸子摊牌。 三瘸子以前不管父母也就算了,现在必须要尽到儿子的责任了。 至少三家轮流伺候婆婆吧! 而且因为三瘸子十年没管父母了,照顾婆婆那事,就先从他家开始。 反正一句话吧,她就想让三瘸子把婆婆接他家去。 老二媳妇一听这话更不在理了。 比在医院要求老三出钱还不在理。 老三坐山招夫出去,那是寄人篱下,他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赶出来。 要是接一个瘫了的老娘去,还不得娘俩一块儿撵回来啊! 大嫂这么精明的人,焉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她一脸得意,神神秘秘地对老二媳妇耳语说: “我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 坐山招夫哪有带着老娘过去的! 你让三瘸子把咱娘接回去,那边肯定接受不了。 接受不了不得闹翻了? 这样正好,三瘸子和咱娘都被撵回来。 他回来还住原来的老屋,正好跟咱娘一块儿住。 你说咱们两家都这么多孩子,咱娘接过来顶多跟咱们挤一个炕,三瘸子和咱娘那边宽快,他能好意思把咱娘送到咱们两家来? 这么一来不就没咱们什么事儿了嘛。 他自己愿意养的,可不是咱们不养! 你说这样多好!” 老二媳妇是个耿直人,一听这话立马义愤填膺了: “嫂子,你说的这是人话? 他三叔打光棍子到三十多,好容易凑合个家口,多么不容易。 你为了不伺候咱娘,就想给人家弄得妻离子散。 这是人干的事吗? 你不怕伤天害理?” 大嫂被说得脸红脖子粗,争辩说:“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我就是来商议你,中就中,不中算了,你急什么!” 恨恨地走了。 没当场翻脸的原因,就是怕老二家把她这话给说出去。 虽然她对名声并不是那么爱惜,可是儿子今年二十了还没媳妇,传出去让儿子怎么娶个媳妇? 回去以后却是越想越生气。 老二家居然骂她伤天害理! 当面骂的,她还没敢回嘴。 她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窝囊气! 于是决定主动出击。 她认为只要公然跟老二家撕破脸,打翻了天,然后老二家再出去怎么说,人家以为是挟私报复,这话就没有可信度了。 就相当于她准备坑三瘸子那番话给收回来了。 立马把已经出嫁的三个女儿叫回来,她负责指挥,三个女儿就像雨后的青蛙一样女声大合唱,齐声怒骂她们的二婶。 理由当然不是因为养老的分歧,而是二婶欺负了她们的娘。 左邻右舍有来相劝的,也有围着看热闹的。 大嫂就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